第四十六章 炁之氣場(2 / 2)

如此翻看了幾頁之後,我還發現了一個對我非常有用的東西,這本《陰陽道經》裏麵竟然還記載著一部分道家修煉的內外家功法,書上說這門功法還是一門特殊的傳承,與其他道門的功法還不大一樣,具體是哪裏不一樣,我也不太清楚,因為我也不知道其餘的道家功法是什麼樣的。

不過,有一點不得不說,這基本的修煉功法還是差不多的,主要還是守一、吐納、導引、行氣、存神、坐忘、心齋、還精、辟穀、踵息、胎息、內丹、太極拳、八卦掌等,其中守一、導引、胎息、存神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所謂守一,即指意守一處,是一種通過反觀內省達到調和形神的內修功夫。守一法始於先秦,《道德經》中的“抱元守一”、“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至柔”,〈〈莊子》的“我守其一,以處其和”,“唯神是守,守而勿失,與神為一”皆為道家守一法之濫觴。老子認為,守一可以有效地入靜,入靜又可以保養人體真氣,使人長生久視,還能“體內達外”,獲取道的真諦,故應“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道教奉老莊為本教始祖,同時繼承了道家守一法,《太平經》明確指出:“守一之法,為萬神根本”。“人有一身,與精神常合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則凶。……常合即為一,可以長存也。……故聖人教其守一,言當守一身也。”《太平經》還指出守一之法百日為小靜,二百日為中靜,三百日為大靜,大靜成功後“此神可睹”。

守一法雖然簡單,卻是道家意守功最基本的方法,後世一切以意守為主的功法,或多或少都包含“守一”的內容。

胎息即閉息。相傳道家的胎息功源於仿生龜息氣功,到漢代才演變為胎息。《後漢書。王真傳》:“悉能行胎息、胎食之方”。李賢注曰:“習閉氣而吞之,名曰胎息,習嗽舌下泉而咽之,名曰胎食。”胎息屬道家密宗,是種極緩慢而深沉的呼吸,故也稱潛呼吸。由於此功技術性很強,非有師父傳授才能修煉。據說胎息功練成後“謂之大定”,可達到食氣和辟穀的神奇境界。

這些術法修煉之後,都是通過一種叫做“炁”的氣場表達出來,這種炁之氣場,說起來很玄妙,看不見摸不著,隻能通過感悟,那一絲絲自身與外界的冥冥之中的一種氣息。

諸如此類道家功夫,我便不一一敘述了,總之修煉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對於我這樣現在一種情況來說,更是難上加難,除了爺爺留下來的這本《陰陽道經》和筆記之外,兩個帶我入門的都沒有,我也隻有字斟句酌的去自己研究,不過爺爺曾經告訴過我,自從我和了一碗還陰湯之後,靈覺力會變的異常強大,或許對各種術法的領悟力也比一般人強一些,至少我自己是這樣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