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愛上恐怖片 那是在療傷
2013鬼7月:驚悚,驚悚,驚起鬼片一片!
(編輯/綠茶)
很多人都無法忍受自己,為什麼被恐怖片嚇個半死,可還是要坐在那裏抖瑟瑟地看下去?這不奇怪,發端於上世紀30年代德國表現主義電影和環球影片公司製品的恐怖片,本質上說就是一個難以琢磨的東西——影片中的惡魔不再是地外生命或者科學狂人試驗失敗的產物,它可以是任何東西,甚至根本就沒有一個具體的形象!簡單說,我們都不知道是被什麼嚇著的!
這種寬泛的恐怖,給製作者帶去了同樣寬泛無邊的創作空間,他們開始運用各種視覺元素,比如各種奇觀式的“人體毀滅”。雖然在許多成人觀眾和嚴肅文化評論人看來,恐怖片無非意味著這些血漿、尖叫,完全是一部《惡之花》式庸俗視覺盛宴,內容如何枯竭與單調都不會令人驚訝。但放心,《電鋸驚魂》係列無論是從視覺衝擊來看,還是情節,都不會讓你感到放鬆和單調。3D的視覺衝擊直擊本能,這會不會帶來玩跳樓機的身體快感?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更真實的視覺感受必定給恐怖增碼,這一點,足以讓全球龐大的“鋸粉”擁進影院,去身臨其境體驗一把要被鋸的感覺吧!
當然,恐怖片的終極魅力絕不在於CG動畫或者道具工程師供應的人造血漿上,它真正使觀眾呼吸急促,掌心出汗的部分,也是最見導演功力的部分,當然,這往往是危險降臨前的鋪墊——就像在《電鋸驚魂》係列裏,我們似乎總是無比緊張輕輕推開門那一瞬,那後麵會發生什麼?這才是恐懼,不是害怕。我們日常生活中是把害怕和恐怖混為一談的,其實,害怕往往指向一個具體的對象,恐懼卻是這樣的:你害怕了,但是你不知道在怕什麼。所以,我們在看恐怖片的時候,那些我們害怕的東西一出現,快感就沒了。恐怖的快感,就是來自那些未知。
在恐怖經典中,恐懼絕對不會來自某個具象,而是直接來自角色乃至觀眾潛意識中最深刻,隱晦的某個角落。說得更精確一點,恐怖片暴露了我們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恐怖因素,特別是各種不可預知性——那些慣常被壓抑的部分。而製作恐怖片,看恐怖片,就是將潛意識中被壓抑的恐怖揭示出來,這個過程生動地為弗洛依德的夢的解析提供了很好的範一例,如同夢總是無意識地表達潛意識中被壓抑的部分,從而達到張力釋放,恐怖電影則釋放了觀眾心靈深處太具威脅力而又難以有意識表達的東西,讓大家形成某種情感預防,通過在觀影時體味對於自己恐懼場景的預演,來減輕日後事實發生所造就的心理創傷。無論是《咒怨》或者是《電鋸驚魂》,都是無限放大這種看不見的潛意識,最終為觀眾編織了一種無孔不入的恐懼快感。
(來源:《健康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