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神馬都是浮雲 石粉變塑料賺大錢才是硬道理(1 / 2)

投資與創業

作者:王黎

自本刊2008年第八期刊出石粉變塑料後,多數人認為是瞎忽悠,是騙局,石粉變塑料項目到底是賺大錢的餡餅還是坑人的陷阱?質量如何?塑料企業的使用效果怎麼樣?辦廠真得能賺錢嗎?這些問題,廠方說了不算,廣告說了不算,記者說了不算,讀者說了也不算,隻有辦廠者說了算,隻有塑料企業老板說了算,為尋找答案,編輯部再次派記者遠赴河北王軍廠采訪調查。

王軍開車接我們到廠時,天剛蒙蒙亮,車間門口停放著裝滿塑化劑的汽車,車間裏機器轟鳴,兩個工人幹得正歡,車間南邊整整齊齊堆滿了有200多噸石粉,我特別注意到塑化劑包裝上公公正正的印著鮮紅的新型塑化劑及廠名,塑化劑包裝是一次性的,隻供固定客戶,為啥用質量好的袋子再印字?不是增加成本嗎?王軍說,“我把塑化劑當成一生的事業,多花幾個錢也值,它代表著我的成功和自信。”

王軍在醫藥公司工作了二十多年,近年來藥店遍地開花,公司效益越來越差,不想再拿著每月二千元工資混日子,辭職加盟了一家保健品專賣店,加盟前他在加盟總部看到的產品很吸引人,深海油、排毒瘦身丸、降壓精油等宣稱是從海洋天然生物精煉濃縮而成,引領世界保健新潮流,公司提供手續批文、授權書、質量保證書、宣傳彩頁、五折供貨,滯銷產品包退換,總部承諾加盟者兩個月內可無理由終止合同,公司全額退款,二萬保證金,六萬貨品,三萬租門市,他成了加盟專賣店的經理,結果產品定價高,工商部門又不準宣傳療效,強撐了三個月,退貨時總部翻臉不認賬,十幾萬的血汗錢賠得一塌糊塗,為找項目他又去北京考察氣化爐,自動加熱米飯,太陽能空調等項目,對方均不能提供成功的例子供參觀,不敢再盲目投產。我問為什麼相信石粉變塑料,他說,根本不信,隻是好奇,當廠方給我看了二十多年刊登項目的報刊,電話號碼廠址沒變,動心了,我自己手機號用九年了,不偷不搶沒騙人不欠賬,活得堂堂正正,沒必要經常換手機號,電話號不變是誠信和自信的象征,在廠方車間親自學習了石粉變塑化劑再變成塑料製品後心裏踏實了,在孫喜友廠裏看到他紅紅火火的生產場麵後,真切地感到自己終於找到了致富的金鑰匙,王軍抓起一把塑化劑笑著說,“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我加進去是石粉,流出是白花花的銀子。”

談話間,王軍手機響了,注塑廠郭經理急著要貨,我們便隨車前往,郭經理50平方米的樣品室陳列著各種造型的塑料桶,談起塑化劑的使用效果,他爽快的把我們領進生產車間,先讓工人用純塑料原料製了一個桶,又讓工人用塑化劑製出一個桶,郭經理拿起二隻桶,用力互相拍打著說,質量鋼鋼的,彈性,抗壓力沒有問題,塑料原料每噸八千,塑化劑才2千,成本降了40%。告別郭經理又來到劉經理拉絲廠,上千平方米的車間裏一排排繞線梭子飛快旋轉著,劉經理說:“拉絲是專門製作化肥、水泥、麵粉等袋子的,絲條必須抗拉,用塑料原料最低每噸9000多元,王經理上門推銷塑化劑每噸2800元,我覺得便宜沒好貨,王經理共給送了四次料,讓免費用一下,廠裏活忙,沒把握的事不想幹,幹脆說不好用,後來王經理三番五次來,才同意試一下,沒想到填加後成本降了15%,產品拉伸度一點不差。”劉經理親自把塑化劑倒入設備進料口,拍著我肩膀笑著說,我用一年了如果質量達不到,不用說花錢買,就是白送咱也不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