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實現雇主財富最大化,同時實現每一位雇員的財富最大化。
廣義上講,“雇主財富最大化”不僅是指公司或所有者獲得的紅利最大化,還指公司的每單生意都能達到最佳的狀態,隻有這樣,雇主才能持續地實現財富最大化。
同樣的道理,對每個雇員來說,財富最大化不僅是指自己能比同級別的其他雇員獲得更多的薪酬,更重要的是要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最佳效率,因此,一般來說,他就能從事與其天賦和聰明才智相適應的最高級別的工作,當然,前提是要給他這個機會。
雇主財富最大化和雇員財富最大化應該是管理的兩個首要目標,這似乎是不言自明的,毋庸贅言。然而必須承認的一點是,在整個工業界,無論是雇主的組織還是雇員的組織,大部分是為了“戰爭”而不是為了“和平”;而且雙方中的絕大多數都不相信能通過協調來使雙方利益趨於一致。
這些人中的絕大多數都相信,雇主和雇員的根本利益必然是對立的。科學管理則恰恰相反,它堅信兩者的利益是一致的,這也正是科學管理的基本原理。如果雇員的財富得不到增長,那麼雇主的財富增長也隻是暫時的,不能持續,反之亦然;同時滿足工人的高工資要求和雇主的低人工成本要求是可能的。
希望不同意上述意見的人們,其中至少會有一些人能改變自己的觀點:有些雇主試圖以最少的工資讓工人做盡可能多的工作,我們可以引導他們采用更寬鬆的政策,讓他們意識到其實後者更有利於實現財富最大化;有些雇員不樂意讓他們的雇主得到一筆巨額但公平合理的回報,有的認為所有的勞動成果都應該屬於雇員自己,有的甚至認為雇主或投資者不應該從公司裏得到任何回報或隻能得到極少的回報,我們應該引導他們改變這些看法。
誰也不能否認,對任何一個人而言,隻有當他達到最佳的工作效率時,換言之就是當他能實現最大的日產出時,他才能實現財富最大化。
當兩個人一起工作時,上述事實也是非常清楚的。接下來我將舉例說明:假設你和你的幫手技術都很嫻熟,你們兩個每天能做兩雙鞋,然而你的競爭者和他的幫手每天卻隻能做一雙鞋,很顯然,當你把這兩雙鞋都賣掉後,相比於競爭對手的幫手,你的幫手能獲得更高的工資,而相比於你的競爭對手,你也能獲得更高的留存利潤。
在一個更複雜的製造企業中,情況也非常清楚,隻有在相關成本最小時(包括人力資本、自然資源以及機器和建築物的折舊費用等相關成本),才能同時實現工人財富最大化和雇主財富最大化的目標。或者,我們換一種方式來說明這個道理:隻有當企業的工人和機器充分發揮其生產效率時,也就是說當每個工人和每台機器都能實現最大產出時,財富最大化才能實現;因為很顯然,除非你的工人和機器的日產出比你的競爭對手高,否則你不能給他們支付更高的工資(相對於你的競爭對手而言)。同樣地,對於兩家相互競爭的公司而言,對於同一國家的各個地區而言,對於相互競爭的不同國家而言,他們在支付高工資的可能性上,其情況與上述的例子是一樣的。總之,隻有當生產效率最大化實現後,才能實現財富最大化。本文隨後還將給出若幹公司的實例,這些公司賺到巨額利潤的同時,支付給工人的工資要比競爭對手高出30%~100%。這些例子會涉及各行各業,涵蓋了從最簡單到最複雜的各種業務。
1911年,福特汽車生產車間。在當時,汽車加工還是以工人手工勞動為主,到了1913年,福特汽車公司又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條流水線,這一創舉使T型車銷售量達到了1500萬輛,締造了一個至今仍未被打破的世界紀錄。如果上述推理是正確的,那麼工人和管理者最重要的目標就應該是培訓和挖掘企業中每個人的才能,以便他能(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從事與其聰明才智和天賦相符合的最高級別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