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大武當】第三章天上掉下個林妹妹(2 / 3)

但是內功修習也講究內外並重,否則事倍功半;而外家功夫修煉到某種地步也會遇到瓶頸而自然由外而內,所以這一十三劫隻稱內家十三劫,其實涵蓋內外而並無不同。一劫疲,無論修習內外武功,第一個要麵臨的關口是疲關,這一關 沒有特指內外,隻要習武,不論內家外家都要麵臨這個問題,畢竟武學之道的築基功夫都是抻筋拔骨,培元固本,剛開始因為好奇新奇,都不覺得,但是練到一定地步,不管興趣再大都有一種精力不濟,形神俱疲的感受,若是因此鬆懈就很難練下去,心性也很難符合要求,也就不可能登堂入室了。第一劫不難,所謂堅持就是勝利,隻要能咬牙堅持住,很快就能過關,說穿了就是能吃苦,所以也有門派把這關叫做苦劫的。

二劫病。若是能不懼疲困而繼續堅持下去,隨著身體素質的全麵提升,若能繼續修習下去,一般短則三月,長則一年,就會遇到第二個難關那就是病。這個道理也簡單,畢竟沒有人的體魄是完美無瑕的,再怎麼健康的人都或多或少潛伏有平常難以覺察的毛病。這一關多久能過視情況而定,一般而言,身子骨越健康,需要的時間就越短,遇到這一關的表現也簡單,就是這段時間總是不舒服,會覺得處處不得勁,精神雖然健旺,但總覺得有毛病,牛病沒好馬病又來了。總之,若是繼續堅持,那麼終究是能度過的,無非是花時間而已。這一關會淘汰不少的人,很多人會因為在這裏不能堅持下去而放棄。不過也要知道這一關有個凶險,那就是若你遇到了病這一關,偏偏身體有重大隱疾,那麼除非你繼續堅持習練,理解圓滿,否則暴露出來的毛病是不會自己消退的。常說練功不得法練出毛病來,往往就是這個情況。這也是長不習武的一個重大原因,習武不成也就罷了,練出了治不好的毛病就不是練功的本意了。

三劫漏,這關的名詞是借用佛門用語。對這一關的要求倒也簡單,就是曆劫圓滿之前,不可沾惹男女大欲。古人雲:飽暖思淫欲,精滿而自溢。度過了病的考驗之後,身體神完氣足,體魄健康圓滿,自有懷春之思,男女之欲。這是自然之道,也是繁衍本能,本身沒什麼好奇怪的,但是要知道體魄圓滿,各方麵知覺也分外敏銳,正所謂身體倍棒,吃嘛嘛香,幹起這調調來也格外起勁。若是不能持守,非常容易沉迷其中不可自拔,功力也會逐漸退失,這就是漏的含義。漏的對麵就是無漏,持守心神不為大欲而勾牽,最終要達到的是水到渠成,不縱不擒,自然而然的地步,到了這地步,也就無所謂漏不漏了。

前三關就是武學的築基功夫,若能順利精進突破圓滿,那麼築基也就圓滿了。一般而言,前三劫都還在築基武練的地步。

第四魔劫,也就是常常說的心魔。習武之人,拳打腳踢,習的是攻防進退之道,攻防進退自然有對手,而武功本來起源於戰場,是古時先輩為了在戰場上更好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而總結的一係列的殺敵技巧的綜合,所以武功的本來意義就是在盡可能短的時間之內最有效的將對手打死打傷使之失去戰鬥力,現代所謂的習武強身健體反倒是本末倒置。真正的武功是充滿了戾氣的,每一招每一式都是殺傷敵人的技巧,武功練得越深,戾氣也就越重,深種於髒腑,侵染形神,若是貪圖武功的殺敵傷敵的大威力,甚至以此自傲,動不動就出手傷人,早晚作法自斃。

練武之人常常說的習武先修德,強調武德,克己自持等等,都是化解心魔的方法。到了這種地步,高明的武道上師就會指點弟子轉武練為文練,不能化解爭執勝負之心,就不許與人鬥技。若是能度過這一步的考驗,那麼弟子就出師了,可以辭別師門到江湖上闖萬立字號了。

第五如常。這一關能否度過完全取決於個人的資質和悟性,也就是常常說的有沒有這個慧根。為什麼說叫做如常劫呢?其實就是說這一關的修習方法,它的確是一重非常特別的關口,無論你怎麼修,隻要過不了這一關,也不過是招數更精,內功更深罷了,無法領略到更高境界。至於什麼時候才能突破,對不起,沒人知道,反正隻有不斷文修武練,才有最終突破的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