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千千氏專營店從0到1000家的啟示(2 / 2)

啟示三:“潛規則”變為“顯規則”

企業文化如何在內部管理中落地,很多企業都有一個創始人團隊,在常年的摸爬滾打中形成了很多的潛規則,不論好壞,都是後來加盟商所無法理解的,如何把這些潛規則變成行為規範,這一點非常困難。曾昭霞深深地認識到這點。

千千氏,與其說是用硬性的製度和軟性的文化鎖住了加盟商,不如說是用製度和文化給加盟商吃了“定心丸”。

為了幫助加盟商快速開店,千千氏有專門的高管幫助加盟商招聘員工,幫助省代理和市代理招商,幫助加盟商選址,以及店員培訓和店內運營。

千千氏還建立了由督導、帶動師、店長到店員再到助理的加盟商人才供給保障體製。每個督導管理一定數量的店鋪,每一家新店開張,千千氏都會派出帶動師來帶動新店的業績,再加上每周、每月都有的,從新手到店員、店長、加盟商的培訓,就差直接把錢裝進加盟商的口袋了。

但這正是千千氏的底線,曾昭霞最擔心的就是總部工作人員一撤,加盟店就又回到原來的模樣。所以加盟商不能隻是看,必須作為培訓老師或者店長參與進來,必須要學會自己帶團隊、打市場。

那就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麼?加盟商學會了這些招術會不會撇開公司自己單幹?曾昭霞樂了,“這個問題有太多人問過我了,但我一點都不擔心。”其他品牌的加盟商曾經試著獨立過,但沒有成功,這個行業看似簡單,其實門檻很高。千千氏還會試著和加盟商成立合資公司、以持股的形式來鞏固合作關係,而且這裏還能給他們更多軟性的東西。

在千千氏內部、在加盟商裏,夫妻檔員工特別多,甚至有加盟商拉著各類親戚一起來做千千氏。家裏有點小矛盾,思前想後找不到傾訴的人,一個電話就打到曾昭霞或者其他高管手機上來了。要不要管加盟商的家事?一開始有不少新來的高管都表示反對。“既然我們定義為家裏人,為什麼不能介入?”但清官難斷家務事,所以曾昭霞的原則是隻幫忙,不評理不添亂。

最近,曾昭霞幹脆直接宣布,凡是加盟千千氏的,離婚就解除合同,這已經成為千千氏的“顯規則”。終端門店的員工與消費者,一不留神就成了姐妹、幹媽幹女的關係。公司與加盟商、員工與顧客的情感紐帶越來越緊密。

啟示四:社區掘金

城市化的發展,使社區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大,但商圈卻相對缺乏。人們要開車去周邊的商圈才能滿足設計發飾的需求。社區店的也許沒有商業繁華地域帶來的高利潤,但社區店靠著比商業圈低很多的房租,以及社區固定的客流量,證明了社區店的巨大市場空間。

千千氏自有一套另辟蹊徑的開店法寶,選擇的地段也並非常人眼中的旺鋪——核心區域、繁華地段,而是把店開在了社區,比如幼兒園、社區超市、農貿市場等附近。千千氏的門店大多不過十來平米,初期投入少,啟動費用低,因此,才有了50店齊開、每月新開門店近百家的恐怖數據。

以湖南懷化作為案例,在這樣一個小縣城裏,千千氏在幾個月內開出了60多家社區門店,最近的兩家門店相距不過僅50米,顧客“走錯路”都能走進千千氏。

這麼小的縣城能不能容納這麼多店,業績會不會很好,能不能持續,千千氏集團董事長曾昭霞擔心過這個問題,甚至許多加盟商也都反對。但懷化的試點效果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一個左邊是農貿市場、右邊是藥店,門前還擺著賣菜地攤的新開門店,一個帶動師領著四個新手當天就交出了28080元的成績單。

千千氏的社區創業模式很快複製到重慶巴南、四川南充、陝西延安。這種創業模式不僅沒有降低門店的銷售業績,反而由於實現了資源集中,在核心區域產生了引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