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怡覺得自己的狀態蠻不錯。
十四歲,對於一般的學生來講,隻能說是懵懂的年華、還算不上青春的歲月。
畢竟還是初中生,心智絕對稱不上是成熟。尤其是這個名字,叫李思怡——卻是男生,這名字有點中性化,但父母似乎是想讓他們的孩子以後能過得輕鬆才給李思怡起這樣的名字的。
李思怡的態度的確變成事事都要求輕鬆了,輕鬆的都恨不得形成一種疾病——現在是叫中二病來著,但當時可沒有這樣的形容詞。
嗯,和父母期望的一樣以輕鬆的、毫不在意周圍眼光的生活著。大概就是目中無人、或者是狂妄自大吧。
明明世界很大、很殘酷,還是這麼覺得輕鬆自在——這是啥?不負責任的我行我素態度而已。這種心態最終一定會吃虧的,就是這樣。
---
打開電腦,輸入用戶名和密碼。
進入到了遊戲平台,自己的排名位於整個國家的前幾百這件事讓李思怡無比驕傲。
鑽石Award——象征著他是這個世界的王者。
舞動鼠標就可以征服世界,對於那個時候的自己,電子遊戲是真的讓漫畫書上看來的夢想最逼近現實的一次。
在這個空間內、你我的臉不會顯現。
取而代之的隻是你我的大腦、誰的手眼配合強、誰能在同一個遊戲規則下幹倒對方。
公平公正、這種頗有俠客風範的感覺,正是電子遊戲帶給他的魅力。
看著旁邊電視收費台裏播放的遊戲比賽現場直播。
刺眼的聚光燈下、舉著獎金牌的青年的笑容正在閃耀著。
無比的羨慕他們。
李思怡也相信自己能像它們一樣——這應該算是自己成型的第一個夢想吧?
明天把這個想法去和班裏的老大哥、自己的好友橫司說說吧。
不過沒想到這個夢想很快就破碎了——
---
“電子競技?”
哈哈哈哈、那家夥竟然以為自己在電子競技選手?
你?名字這樣的家夥竟然說自己是和電視上那些電子競技選手一樣?
電競比賽也算是男生間偶爾談論的話題,對於初中生來說,電競選手也算是光輝的職業之一(玩電腦玩的那麼棒好帥),和自己一樣的小毛孩怎麼可能成為電競選手。玩過遊戲的人都知道不是會玩遊戲就能成為電競選手,這基本上是廢話。
所以橫司這麼嘲笑和他同年的李思怡也是毫不奇怪的。
但是李思怡不可能這麼想——自己剛剛豎立的一個夢想——可能還不算夢想,隻能說是第一個有著一種觸手可及、知道自己可能可以實現的願望就這樣被人嘲笑。被當作笨蛋。
隻有十四歲的李思怡怎麼可能淡定下來。
“哈哈哈哈”的大笑聲回蕩在隻有李思怡一個人的空蕩蕩的教室內。
---
想到這,李思怡覺得自己很不滿某些專家所說的話:“要給小孩子留有單純的同年、不要讓社會的氣息浸潤到學校中。”
扯淡吧。
好好學學馬克思主義、要順應客觀規律啊,信口開河的大人們。
隻要有人在、就有群體、有了群體就會形成初步的社會,雖然和外界的不同,但是比外界更惡劣——尤其是當這群年輕人不知道自己無意的言語能對有一顆沒有多少承受能力、麵對嘲弄輕易就會被傷害的心靈造成多大的傷害時;成年人會用各種手段調劑自己、用成年人擁有的度量安慰自己,孩子可不會。
它們能做的就是躲在自己的被子裏哭泣、每當回憶起那些情景就難過而已。某些神經脆弱的高中生,可能就此就走上了抽煙、自殘、暴力、借酒消愁甚至於自殺的不歸路。
這就是所謂的高中生不良化問題的緣由。
專家們就會說自己的鬼話,但是卻沒有任何人能夠改變這一切。
一種東西已經存在、竟然要抹消它?
以為自己真能改變世界的客觀規律嗎?
偽、共、產、主、義、者。
---
李思逸也許是個共產主義者,但是他現在連共青團員都不是。
有的時候他可能還真有這個幻想——一個自由自在的發達世界、人隻需要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想做的工作、然後就可以輕輕鬆鬆按勞分配得到物質成果了。
這才是真正的共產主義吧——不對,好像是空想社會主義來著?
不管怎麼樣,李思怡向往那個快樂的時代,盡管地球可能還需要發展個幾千來年。
那時候雖然我不在了——但是默默祝福你們吧,一定要珍惜那個時候的自己手裏的幸福啊。李思怡默默的想到。
雖然現在達不到共產主義,但是李思逸還學到了另一個馬克思主義觀點——實事求是。既然改變不了客觀規律,人就需要適應規律。
微縮社會既然已經出現在了校園裏,那就幹脆把他當作社會來看。
於是李思怡的高中生活最後一年,是沉默的、沒錯,我已經是社會人士了哦——微笑(客套而已)、見到同學就說“啊,昨天怎麼樣?那個電視節目?我沒看,來講講吧”(構建話題)、聊著自己不懂的東西“我擦、NB爆了啊”(讓和你聊天的人有成就感)
一天一天就這麼過去。
充實又快樂,我可是合群的人哦,沒有必要嘲笑我吧。大家都開心的笑著,這樣不是最好的嗎?
回到家後,再把自己封閉起來。
我也要按照你們說的去做,合大家的胃口哦。
那年李思怡看韓劇和美劇都要看吐了。
小心翼翼的再不提起玩遊戲的事情、對對,玩這種簡單的RPG遊戲就足夠了哦。
幸好它們不知道PS3和XBOX360是什麼,這樣話題被觸及的危險性就小多了。在最後一年,李思怡都不禁為改變如此之大的自己而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