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海洋人力資源及海洋高等教育現狀的分析
教育管理
作者:龐立佳 劉超 趙莉
摘要:海洋競爭,根本是科技,關鍵在人才。本文通過對我國海洋人力資源的數量及海洋高等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分析,並以此為根據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希望對我國海洋人才教育事業發展提供參考,優化海洋人力資源配置,促進海洋事業蓬勃發展。
關鍵詞:海洋人力資源海洋教育海洋人才
一、我國海洋人力資源現狀
21世紀是海洋世紀。海洋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海洋人才,海洋技術的支持。人才資源作為最重要的資本和第一資源,促進我國海洋事業的進步。然而我國在海洋人力資源配置方麵總體存在結構不合理,數量不足,海洋人才資源大量流失問題。國內缺乏一隻高、精、尖的海洋人才隊伍。
國內對海洋人力資源觀念的界定不盡相同,學者全永波將海洋人力資源概念定義為:在一定的時空範圍內,具備一定的海洋知識,並能在海洋事業發展中運用自身的知識和能力為海洋事業帶來的效益的勞動力的總和。我國海洋海洋人力資源的開發就是對海洋人才的開發,海洋人才包括海洋管理人才、海洋研究人才、海洋科技技術人才、海洋技能人才、海洋教育人才及海洋體力勞動力人才。據統計2010年底,全國海洋人力資源總數達3350.8萬餘人,其中,海洋人才資源201.1萬人,占海洋產業就業比例20.3%,海洋專業技術人才137.3萬人,海洋產業就業比例19.1%,海洋技能人才58.7萬人,占海洋產業就業比例8.1%,海洋管理人才5.1萬人,占海洋產業就業比例0.7%。據《全國海洋人才發展中長期綱要(2010-2020)》目標提出,在2020年,海洋人才資源總量達到400萬人,占海洋產業就業比例的35%,這說明我國海洋人力資源數量發展還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海洋管理人才與海洋科技人才稀缺,數量不足。從我國海人力整體結構構成上來看,麵臨以下問題:
職業結構上,就海洋科研機構人力資源來說,其中,專業技術人員主要由海洋技術服務業,海洋信息服務業,海洋基礎科學研究,海洋工程技術研究人員構成,至2010年底,海洋科研機構專業技術人員29676人,海洋技術、海洋信息、海洋基礎科學研究、海洋工程研究人員所占比例依次為2.2%、8.1%、47.3%和47.4%。可見,全國海洋科研機構中海洋技術服務與海洋信息服務專業技術人員均嚴重不足,反映出的在海洋管理服務與信息服務上的人才不足。
學曆結構上,全國海洋科研機構人員中,在2010年據中國海洋統計年鑒統計,比例最高的是本科占34.6%,其次是研究生和博士,分別占25.9%和18.3%,大專生僅占12.6%,整體學曆最高當屬海洋基礎科學研究人群,博士學曆比例高達25.1%,大學本科學曆人群最多(30.7%)。海洋管理和海洋科技隊伍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學曆的管理人員和高科技人才雖由2006年的32.01%增加到2008年的37.51%。這說明我國海洋人力資源結構不合理,我國海洋人才高學曆所占比例小,尤其是海洋管理人才與海洋科技人才極為缺乏,高學曆人才數量無法滿足海洋產業發展需求。
職稱結構上,全國人力資源按專業技術資格來分,我國從事海洋研究與開發機構的科研人員結構中,擁有高級和中級職稱人員數最多,分別占總體的37.3%和32.6%,初級職稱人員占19.9%,其他占10.6%。可以看出,我國海洋科研機構專業技術人員高級職稱的科技人員占據較大比重,體現了國家注重海洋高端人才培養與運用的良好態勢,但高層次與中、初人才結構比例不合理,嚴重影響我國海洋經濟建設,對海洋管理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