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形態構成原理在空間設計中的應用(1 / 2)

形態構成原理在空間設計中的應用

學術論壇

作者:劉大學

【內容摘要】形態構成學是一門寬廣而深厚的學科,所研究的對象是形態的創造規律,在藝術設計領域占據指導性地位。空間是立體的構成形態,也是設計中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空間可分為內空間與外空間,但無論是哪一種,所有搭構空間的界麵一條線、一個麵都會影響到空間的整體布局。文章研究如何在空間設計領域利用形態構成的原理培養創意思維,以獲取設計元素及創作手法。

【關鍵詞】形態 空間 創造

形態構成學(Form the Science)是通過研究形體的內在聯係及衍生出的抽象寓意,以材料為素材,按照視覺效果、力學、心理學原理進行的一種組合,將形態的要素按照一定原則進行創造性組合的思維過程。形態構成所研究的對象是形態的創造規律,具體來說,就是造型的物理規律和知覺形態的心理規律。

一、空間設計中創意思維的培養

在空間設計中,實體和空間是創作形態的主線,是設計的基礎,優秀的空間設計作品具有貫穿始終、獨特新穎的設計主題以及完美豐富的層次變化。空間與實體有機結合,設計才能夠更加紮實,因此在設計初期開拓思維,使創意更具有獨創性非常重要。

(一)通過形態分析,建立圖形關聯

形態意識是將圖形的內在結構傳達至大腦,形成具有關聯性圖形識別的外在感應係統,從而形成典型性的圖形案例。形態意識是圖形學的初步思維過程,即圖形(內在結構)——圖識(外在感應)——圖例(原理、哲理)是形態意識的思維過程。例如,中國傳統建築當中的徽派建築,其在總體布局上受地理位置影響,依山就勢,構思精巧,自然得體;在空間結構和利用上,造型豐富,講究韻律美,以馬頭牆、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上,融石雕、木雕、磚雕為一體,更顯富麗堂皇。

我們通過欣賞徽派建築結構特征(圖形)產生印象,建立圖識;進一步進行規律性語言的總結,形成圖例。在這一過程中,圖形、圖識、圖例之間的聯係是設計雛形到創意思維過程拓展的第一步,直接為設計提供可供參考的設計依據。因此充分運用形態意識,建立起圖形、圖識、圖例之間的聯係,是啟發創意思維的有效途徑。

(二)嚐試實體組合,創造空間立體

綜合的思維研究過程體係,第一步從形態思維中的圖形、圖識、圖例開始,初步確立整體思路後逐步進入到下一造型意識思維即實體意識。實體意識是形態意識的具象化表現,具有立體多麵性、虛實性等多種空間思維表現。實體造型的組合、切割與創造對空間設計來說,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無論從空間環境中實體的大小、疏密、相互之間的聯係還是具體的功能性,都是從實體開始的。

因此,充分運用實體意識建立立體形態組合與構造,是設計的中期階段,是創意思維過程的第二步,是將設計靈感運用到實際設計的主體實施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