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追逐之始(3 / 3)

“離開。”幾乎同時大家對葉依莎的話感到驚訝。

“依莎,你要離開,這是這麼回事啊。你要去哪啊?”齊詩語似乎還不知道這件事,忙問道。

“我要離開這個城市。去哪我也不知道。想去哪就去哪。”葉依莎放下了剛才一直微笑地臉。

“怎麼沒聽你說過。你為什麼要離開啊?”範曉菁問。

“我想去放飛自己心靈。其實很久以前我就想這麼做了,隻不過苦於還有那麼多年的學業。現在好了,馬上就要畢業了。”

“你心裏是不是有什麼事啊。如果可以的話就說出來吧,我們都是你朋友,當然也是你最好的傾聽者。”林淵知的眼神流露出一種深沉的思緒。

“你們是我最好的朋友。其實有些話我一直都沒有說過,我一直都壓在心裏。你們都有自己的理想,我都記得並且不會忘記。林淵知你想成為作家,陳緣想創業開公司,範曉菁想成為一名律師,陸奇遠想成為一名著名的主持人,尹風想成為成功的平麵設計師,還有詩語想要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你們都知道我一直以來都沒有說過我的理想,因為我找不到自己的理想,而且重要的是我不想追逐理想,我覺得追逐實在是太複雜太累了。”葉依莎緩緩的平和的說出了自己的心聲。

“其實,就拿我來說,我覺得有理想有追逐是非常快樂了。寫作可以讓我安心和滿足,寫作對我來說既是一種表達也是一種寄托。我的理想道路上,雖然有過那麼多的失敗,但是這個理想還是讓我快樂。”林淵知發自內心的說。

“我知道你想表達的意思,我理解,你說的很對。”葉依莎說。

“我知道,不管我們在這說多少鼓勵你或者安慰你的話對你的幫助都不大。但是不管怎麼樣,作為朋友我們都不希望你這麼消極。”林淵知繼續說。

“謝謝你們。不過你們說錯了,這並不是消極。”葉依莎說。

“那你為什麼會那麼想。”林淵知說。

“在追逐的道路上,追逐的多了會不知滿足,會迷失自己,失去自己的本心,找不到自己真正的追求,失去自己真正的快樂。”葉依莎說出了自己多年來一直藏在心裏的想法。

“我覺得這應該是對於部分人而言吧。”陸奇遠想了一會兒說。

“其實,這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都改變不了,隻是會有早與晚明白這個道理的區別。”葉依莎沒有任何猶豫地回答了出來。

葉依莎是學哲學的,她的思考在他們的友誼中就像是一輪明月。有時候她的話能夠觸動人的心弦,讓那些沉浸在自己的悲歎裏的人像遇到了黑夜裏的明月一樣,心靈變得清朗起來。有時候這樣的哲思卻並不能夠引起大家的深思和理解,就像太陽的光輝隱去了月影一樣。這也是正常的,哲學的世界裏,有些東西可以感動人,可以被接受;而有些東西,不能說是錯的,隻是不同於大家的觀點,對於大家來說,這樣的哲思隻有出於客觀的讚同,並不會實踐和接受。這在文學與藝術同樣如此。

有堅定理想的人當然不會為外界所動。葉依莎的那些話並沒有給他們太多的深思,隻是出於理解葉依莎哲學的思考。這場聚會還是在歡笑與談話中滿足的度過了。但是她的話已經無形地印在了他們每個人的心上,讓他們在追逐的道路上,不時有一閃而過的回憶。隻是那一瞬短暫到連他們自己都不知道。

外麵已經下起了雨。滿足與高興,在他們的友誼中如這傾述的雨一樣,沒有盡頭的下著。這是友誼裏的一份禮物,是一份永恒的饋贈。

這一晚是一個充實的夜晚。夜已經深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陳緣開電動車載範曉菁回宿舍了,尹風和齊詩語也一樣,陸奇遠要回電台值夜班,隻留下林淵知和葉依莎兩個人。

風輕輕地吹過額頭上的頭發,一切似乎又恢複到了最初的靜謐。前方的路一片昏黑,偶爾的路燈懶散地泛著微光。這條路不知道通向何方,在他們心裏,他們隻知道行走在黑夜的漫漫長路上,路有多長,就走多長。

林淵知和葉依莎共撐一把傘,走在這條路上,他們倆個很久沒有這樣安靜地一起走過了。“哎!突然一下子安靜了好多啊!”林淵知看著周圍說。

“是啊,心和大家熱了一陣,現在環境冷了,心就感覺靜多了。”

“你真的要離開這裏嘛!那你的第一個目標是哪有沒有想過?”

“想過,但想不到,沒什麼向往。”

“我有一個想法,法國巴黎,怎麼樣?”林淵知說道。

“為什麼是那裏?”

“因為那裏很有古典氣息,而且不失現代的藝術美麗。你看過馬克●吐溫的小說《偷影子的人》嗎?”

“嗯,看過。”

“那你有什麼感想嗎!”

“我很喜歡他的敘述方式,簡單卻深沉,而且不失一種溫馨感,最後的結局,是出乎意料的,但是似乎又在情理之中。那個結局很感動。所以那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

“嗯,我也是這麼感覺的。你知道我很喜歡看書,那你知道我為什麼會喜歡嗎?”

“不隻是因為可以學習知識,而且還是一種人生的享受,是一種滿足。對嗎?”

“嗬嗬,你真厲害,對。我覺得一本書,就是一場人生,每一本書都有它的魅力,我可以從書中感受情、感受人,我可以花一天或者幾天的時間就度過一場不一樣的人生,我可以用一生過無數場人生,這是多麼滿足和幸福的事啊!比如《偷影子的人》,它的魅力,不是他有多少精妙的筆觸,而是他的溫情。親情、友情、愛情的結合,也許人生的過程並不完美,但是人生卻充滿了那麼多令人可以感覺到的幸福。深深的溫情就那樣一直縈繞在周圍的空氣中。法國的很多作家都是有魅力人。也許正是因為它那個古典而不失現代藝術感的社會。”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謝謝你,你給了我一個目標,我很喜歡。”葉依莎的心在此時有了向往感,向往那份“影子”的溫情。

這條路正在走向邊緣,但是邊緣不是盡頭,而是等待開發的荒漠。

雨天過後,清晨出現了彩虹,在彩虹之間是希望的美好……

時光匆匆,似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就從剛進大學校門的邁步,到了出校門的第二步。畢業生們戴著博士帽一刻不停地在拍照,在歡笑,在擁抱,似乎少一分鍾他們就會失去一切一樣。林淵知他們七個人從學校東門拍照,拍到西門,從教學樓到池塘公園,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他們的腳印。這片土地用腳印來證明這裏曾經有過他們,他們留下了幾百張照片,用照片來證明他們來過這片土地。這些腳印和照片記錄下了一群人,也是一代人的人生裏一個世界的結束,以及另一個世界的開始。

畢業第二天,在林淵知他們的送行下,葉依莎坐上了飛往法國巴黎的飛機。飛機飛上了雲端,葉依莎從飛機的窗戶上看到了中國,觸摸到了雲,她伸出手,終於真實地接近了藍天。

這是夏天裏清晨的陽光,夢想隨著光正在慢慢綻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