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詔的曆史極為複雜,公元902年,南詔政權崩潰,白族中的貴族分子鄭買嗣、趙善政、楊幹貞、段思平先後起而進行政權的爭奪,鄭買嗣繼南詔之後建立了長和國,所以前麵的石碑上寫了皇帝,指的就是鄭買嗣。
修了前人的墓把自己安葬進去,這種事在曆史上並不罕見。中國人迷信,堅持著風水那一套,隻要能夠偷到別人家的龍氣,人家斷子絕孫都跟自己沒關係了。但是是誰在清朝盜了這一墓,把自己放進去呢?
很多人不清楚洱海一帶的曆史,對於大理國,大家僅存的印象就是金庸大師的《天龍八部》。但那也隻是小說。
洱海一帶在漢朝便有了記載,那個時候就是很多人都熟知的古滇國時代,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滇國在雲南曆史上大約存在了三百九十年,出現於戰國中期而消失於東漢中期。
曆史中,並無古滇國的滅亡記載,就是直接消失的。我們先前看到的第一重天,很多東西都是非常久遠的,恐怕不隻是南詔時期,古滇王國時恐怕便存在了。
並且第一重天的東西,並沒有被大肆修改過的痕跡,鄭買嗣墓裏的東西卻是讓人覺得撲朔迷離了不少,出現了無數的清朝文物,讓人感覺第三重天的人,直接把鄭買嗣的墓當成了自己的藏寶室。也就是說,第三重天的主人似乎很尊重第一重天的東西,偶爾出現的的不合常理似乎都是對墓的保護。
初唐時期,洱海地區分為六詔,南詔國在六詔實力最強,欲求一統六詔,唐王朝為減輕與吐蕃接壤的邊患,支持南詔兼並各部落。之後,唐朝、南詔、吐蕃之間發生了很多的摩擦和關係。公元729年,唐德宗時期,南詔為擺脫和吐蕃的摩擦,歸附了唐朝。
之後,902年,漢族大臣鄭回的七世孫鄭買嗣推翻蒙氏南詔,自立為王,改國號為“大長和”。
之後的洱海一帶經曆了鄭買嗣的“大長和國”,以及之後的政權“大天興國”和“大義寧國”。
我把曆史問題甩出大腦,這時候,杜陽順著那個白虎圖騰,像之前遇到的那樣,用火燒起磷粉。秦瑤過來一把捂住我的口鼻。小姑娘的手特別軟,留著暖手霜的香味。
磷粉很快燃燒了,我大腦有些短路,這時候,和之前的甬道一樣,鐵鏈的聲音響起,我們再一次高空落體。
我心裏罵了這個墓無數遍,去他媽的,同一招坑了我們兩次,先前在護棺河摔到的腳還疼著呢!
毫無懸念啊我的天,居然又一次落在鐵鏈上了,但下一秒我就開始謝天謝地沒讓我直接掉下去。我們掛在了鐵鏈上,然而下麵,怎麼說呢,都是刺。
我們欲哭無淚,刀疤說到:“電影裏的掉下去都是到了另一個空間,我們這是鬧哪樣啊!?”
我說:“你就省省吧,現在我們怎麼辦?像之前那樣直接跳下去嗎?”
下麵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機弩和倒刺,就像山裏人打獵時用來捕捉獵物的陷阱,我突然覺得選擇進入第三層是非常錯誤的決定,但還是沒辦法。
“現在怎麼辦?”我問道。“難道我們就這麼掛著了?要是幾百年後人家考古隊來了發現我們,還以為鄭買嗣在墓裏掛了臘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