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豐八年春正月初三,公元1108年。
宋帝國以經立國百年之久了,共誕生了六位君主,大宋帝國北有遼國、西夏,南有大理等國家。
自從太祖建立大宋帝國以來到太宗年間為了收複幽雲十六州與大遼交戰長達六十年之久都沒有分出勝負,為了不再勞民傷財,雙方便簽訂了《澶淵之盟》約為兄弟之邦。
公元976年,宋太祖趙匡胤駕崩,趙光義登基為帝。史稱宋太宗,北宋第二任皇帝,宋太祖之弟。即位後,降服割據福建漳泉兩府的陳洪進,割據兩浙的吳越錢氏,滅亡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麵,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然而,誌得意滿的趙光義興兵征討遼國時,卻以慘敗告終。
從此以後不再兵戎相見,至此漢族疆域殘缺不全,燕雲十六州的戰略意義使得中原的大宋政權感受威脅持續長達二百年之久。。
幽州、順州、儒州、檀州、薊州、涿州、瀛州、莫州、新州、媯州、武州、蔚州、應州、寰州、朔州、雲州等十六州合稱幽雲十六州或燕雲十六州。
公元906年,中國後晉的開國皇帝石敬瑭(後唐河東節度使)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後晉,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天福三年(90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展到長城沿線,往後中原數個朝代都沒有能夠完全收複。
由於河套地區被西夏占領從此大宋失去了馴養戰馬的地區,無法大量訓練騎兵平原作戰就更加艱難了,無法與西夏、遼國交鋒其中勝少敗多。
南部地區在五代時期自立為國號稱大理國,由大理皇室段家統治。雖然大理國國小民弱但是由於近幾十年來西夏年年來侵犯大宋邊境便無暇顧及大理。
當今聖上趙禎繼位初年聽從王安石的建議在全國舉行變法以圖強國,然而在熙寧五年由於舊黨勢力與貴族勾結從中搗亂和阻撓使得新法中斷。第二年改年號為元豐,趙禎從此憂鬱成疾鬱鬱寡歡無心朝事。首相王安石則是主動請辭前往西京洛陽養老。
王安石離開京城當日坐在馬車之中頻頻回頭望著開封城門久久不語,心中無限感慨不知道這個帝國的將來要何去何從。
“走吧,在看下去也是徒留悲傷”王安石放下簾子說道。車夫揚起馬鞭“駕——”馬匹飛奔而去隻留下一路煙塵,從此再也沒有踏入開封城門一步。在去洛陽的途中做下了《浪淘沙令》
伊呂兩衰翁,曆遍窮通。
一為釣叟一耕傭。
若使當時身不遇,老了英雄。
湯武偶相遇,風虎雲龍,興王隻在笑談中。
直至如今千載後,誰與爭功。以表達自己變法失敗的心情以及萬千感慨。
大宋帝國都城開封城皇宮內皇帝寢宮外太監跟宮女忙忙碌碌臉上寫滿著慌張的神情,太醫院的太醫進進出出直到中午時分皇帝的病情才得到緩解。
“李太醫,皇上病情如何?”
李太醫道“章大人不必擔憂,皇上病情暫時得到了好轉”
“有勞李太醫了”章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