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域下社會公正的實現(1 / 2)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視域下社會公正的實現

商界論壇

作者:郭小華

摘 要:實現社會公正是人類社會追求的共同理想,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和前提,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征和重要目標。我國處在轉型時期在某些方麵存在一定程度的社會公正缺失問題,而社會公平正義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內涵豐富,兩者辯證統一,相互促進。因此,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缺失問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也重在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關鍵詞:公平正義;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構建

自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建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以來,我們黨把實現社會公正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①黨十八大提出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倡導實現社會公正。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②。 可見,我們黨注重社會公平正義,同時,實現公平正義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和前提。

一、社會公平正義的內涵

當前,公平正義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那麼,什麼是社會公平正義?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公平”是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正義”是指公正的、正當的道理。

社會公平正義具有曆史性,每個曆史時期都在不斷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在中國古代的孔子就提出:“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③表現出追求一個平等、公平的理想社會。在近代,洪秀全舉行農民起義,希望建立一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社會公正重點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上。社會公平正義表現在權利公平、機會公平、分配公平和規則公平。

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

第一、和諧的含義。首先,“和諧”一詞由“和”與“諧”兩字組成,“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濟之意;“諧”者,相合也,有協調、順和、之意。④也就是說“和諧”包含,和衷共濟、內和外順、協調和睦之意。其次,“和諧”,是人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包括“和處”、“和立”、“和生”等。我國傳統文化就有“和為貴”、“家和萬事興”等和諧境界。

第二、和諧社會的內涵。“和諧社會”,就是社會係統各個組成部分、各要素之間關係融洽、和睦、協調,無激烈的利益衝突,社會係統運轉順暢,社會協調發展。在我國西漢時期的《禮記.禮運》一書中就描述兩種“和諧社會”理想:“大同”社會和“小康”社會。在西方也有“和諧社會”的構想。柏拉圖的《理想國》、空想社會主義的“和諧社會”藍本等都是對“和諧社會”理想的追求。

第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中國人民所追求的。我們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 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三、當前我國社會公正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處於社會主義快速發展時期,經濟繁榮,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發展成果;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公平與正義是社會主流形態,並且不斷向前發展。但是,當前我國社會中還存在著不公正的現象。

第一、 貧富差距日益擴大。合理的貧富差距有利於調動全體人員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社會的發展與穩定。但是社會貧富差距過大就會給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帶來一係列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