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俄羅斯互聯網治理工作評析(2 / 3)

二是從法律層麵保障互聯網治理的合法性。俄議會於2012年7月通過了《防止兒童接觸有害其健康和發展的信息法》修正案。根據該法,隸屬於俄聯邦通信與大眾傳媒部的聯邦通信傳媒監督局可根據舉報,對在俄網域內提供有害信息的網站采取刪除網頁,乃至封鎖IP等手段。[12] 2013年10月,俄聯邦通信與大眾傳媒部又提出草案,要求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安裝監控設備,進一步加強對國內和國際互聯網新媒體的有效管理和監控。

三、以較為完善的機製保障互聯網治理切實可行

基於法律的保駕護航,以及相關部門職責劃分明確,俄政府以有機聯係和有效運轉為原則,從相關行政機關構建、互聯網市場規範等兩方麵入手,構建了以政府為主導、以社會參與為補充的網絡治理工作機製。

俄曾設置功能類似於美國國家安全局的機構,即聯邦政府通信與信息局,集情報搜集和信息安全兩項職責於一身。2004年該機構被撤銷,職能分散到聯邦安全局和聯邦保衛局等機構。同時,俄還對互聯網治理的具體領域進行細分,並建立了對應機構以加強治理。俄聯邦通信傳媒監督局主要負責對傳媒、信息和通信技術進行監控;俄聯邦內務部特種技術措施局具體負責網絡安全,治理網絡犯罪,並接受網民關於不良網絡信息及程序的舉報;俄聯邦內務部網絡監控中心主要負責監控Twitter、Facebook等網絡新媒體。2013年1月,俄總統普京簽署總統令,責成俄聯邦安全局建立國家計算機信息安全機製,以監測、防範和消除網絡信息安全隱患。俄外交部也成立國際信息安全司,主要職責便是維護俄網絡空間的安全。另外,社會組織的參與則是政府相關工作的有力補充,如非商業組織“俄羅斯域名(.RU)協調中心”也參與了俄政府的網絡治理工作。

在市場規範方麵,俄以確保國家網絡信息安全為優先,而後再考慮平衡互聯網市場的商業及經濟利益。對於本土互聯網企業,俄主要采取扶植、拉攏等措施,以方便掌握和獲取資源、達到主動控製和防護互聯網安全的最高目的。如俄市場份額最大的搜索引擎Yandex,其相關技術來源於政府項目,因此俄政府能較為輕易地幹預該公司的運營。另外,知名的網絡信息安全公司卡巴斯基和Dr.web也為俄政府提供信息安全支持。[13]

對於在俄運營的國外互聯網企業,俄則采取了較為強硬的措施將其納入政府的治理體係。2011年底至2012年5月,俄反對派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反普”、“倒普”的熱潮。期間,俄政府以“網站受到攻擊”、“網絡超載”為由,暫時或在一定區域內屏蔽了Facebook、Twitter等國外社交網站。[14] 2014年4月,俄國家杜馬通過新法案強迫穀歌、微軟等外國服務商將俄網民數據儲存在俄境內的服務器中,否則將屏蔽相關服務。[15]

四、以較為嚴密的技術平台體係保障互聯網治理進退有度

俄積極發展網絡治理技術,布局互聯網管理平台,構建出攻防結合的技術平台管理體係。對於國外互聯網滲透,俄采取“紮好籬笆打好樁”的守勢,通過加強本土基礎網絡和信息係統安全建設,極力保障自身信息安全。2013年8月,俄聯邦安全局公布了《俄聯邦關鍵網絡基礎設施安全》草案,提出建立國家網絡安全防護係統的構想,加大對俄境內網絡攻擊的預警和處置工作。同時,為保護政府部門網絡信息安全,俄計劃在2017年之前為聯邦和地區政府建立專門的網絡係統,國家機構將通過這些係統和網絡安全使用互聯網。[16] 此外,俄聯邦安全局也在積極推動研發替代微軟Windows係統內置加密程序的應用軟件,並立法強製政府雇員和重要用戶使用,目前已對近200萬台裝有Windows係統的電腦進行了改裝。

對於國內的網絡信息流通,俄則構建出較為完備的互聯網管理係統,不僅能對有害信息進行過濾、還能將互聯網信息置於政府的掌控之下。俄建立了專門的網絡監控係統“操作監察活動係統”(SORM),其中,SORM-1偵聽話務,包括移動網絡;SORM-2負責攔截互聯網流量,包括網絡語音電話業務VoIP;SORM-3收集來自所有傳播媒介的信息,存儲期長達三年,並向政府部門開放數據。2008年,俄境內的服務器數據流被強製接入此係統中,用以確保俄國家安全部門能及時、有效地獲取數據。此外,俄有關部門也將社交網站等新媒體列為監測重點,借助技術手段對網民留言、論壇網帖等實施全天候監控,掌握民眾在互聯網上的實時動態。

俄羅斯互聯網治理工作相關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