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鳴鳳】序章岐山鳴鳳(1 / 2)

楔子

下午時分,陰沉的天空開始飄雪。早上天色未明時姬昌便跟著隊伍出發,為了收糧,他們一直忙碌到了現在。因為糧食歉收,年賦未及時繳清,族長季厲已被殷人帶走。

“完賦贖人!若完不上,滅你全族!”王庭留話如是。

“我們還差多少?”年少的姬昌知道,如今父親不在,自己要就擔起這一族的重任了。

“六十三擔。”身旁的長老隻是歎氣。

姬昌也想歎氣,隻是一股酸水從胃裏湧了上來,火辣辣的痛——,好久沒吃點像樣東西了。

“走開,走開……,快來人啦!”忽的有人大叫:“有人搶糧食!”

隨著眾人急急的趕了過去,姬昌便看見泥地上蜷伏著一位臉色灰白身形枯槁的婦人,懷裏的麻布似包裹著什麼。推搡間麻布散開,支楞楞伸出一隻嬰兒的手臂。姬昌見那手臂青灰,一動不動,骨頭上麵隻薄薄的覆著一層皮。

“求,求你們了,我還有孩子。”那婦人沙啞著聲音,伸出枯骨般的手,卻已經站不起來了。

“要不,還是給她留下一點吧。”姬昌囁嚅著說道。

“我男人隨族裏上山去了,獵了山貨回來,就能抵上糧食,求……求你了……!”那女見有人幫他說話,更淒淒的哭告起來。

長老搖了搖頭:“他男人遇著狼群,回不來了。”又看了婦人一眼:“她這樣子,留下糧食,也過不了冬的。”便又示意眾人趕緊走。“她比不得全族……”

姬昌看著那婦人死灰色暴著青筋的手,想說話,喉嚨卻被噎住,隻能伸手攔住眾人,抓出一把粟米,向那婦遞去。

那婦人愣愣的看著那一把粟米,伸出手來,哆嗦著接了。眾人皆是眼角發酸,便要轉頭離去。不料那婦人竟突然暴起,扯住姬昌的右手狠狠地咬了下去。她隻一咬,便鬆開了嘴,唇齒間的鮮紅在慘白的臉上印得猶是驚心。

那婦人慘笑著跌坐在地,隻咬牙恨聲道:“都活不成了!都不得好死——!”

序 章 岐山鳴鳳

岐山下,渭河旁,是一座四方的城邑,夯土圍牆。圍邑頗大,縱橫兩千多步,圍牆高約兩人,下寬上窄,坡麵朝內,外向陡直,四麵各開有一門,城內中心是一開闊廣場,夯土茅頂草房散落四周,隻在東北方建有一方大殿。時值仲秋,傍晚時分,人們聚在廣場的祭台前,等待著大祭慶典的開始。而祭台下麵,一群婦人正在嘰嘰喳喳。

“哎,昨晚你們都聽見了麼?”一位手腳粗大的婦人問道。

“聽見了,聽見了哩。是鳳凰麼?那聲音叫得,真好聽。”一位臉色紅潤的小媳婦搶著回答道:“我還看見了呢!那光照得,嘖嘖。都說金鸞現世,我們要過好日子了呢!”

“得了吧,還過好日子?吃得飽肚子就不錯了,聽說王庭又要加賦。”一位頭發花白的婦人訕道。“就真是隻鳳凰又能怎樣?能讓咱們不餓肚子麼?”

“行了,都別吵了,要開始了。”旁邊有人不耐煩的打斷了她們。

站在祭台上,已是滿頭花發的姬昌依舊滿臉愁容。當年未及時完稅,父親季厲終是餓死在殷人大牢,自己便兢兢業業的扛起這個遠在西北邊陲的小小的部族,回望過往艱難,隻在心頭歎息。如今王庭又要往東方用兵,更是加賦不止。中原各部根基深厚,良田富庶,自繳納無虞。唯有自己所處一片窮山惡水,勉力支撐,生存尤為艱難。還好有王庭賜下各金戈劍戟,今日祭祀,便是為了狩獵征戰來求神靈護佑,望能多虜獲些羌人奴隸,以抵得賦稅,否則——,姬昌隻把頭搖了,卻不願再想。

站在姬昌身後的,是他的長子姬考及一並長老士卿。另有各式金尊、金盤、陶鬲、陶缶盛著三牲六禽、穀粟果蔬並列其後。而居於祭台正前的是一座大圓鼎。此鼎一人來高,兩人合抱,雙耳三足,周身青綠幽暗,並無紋飾。那是部族先祖歸殷時,由殷人所賜,內有賜族邑為周,並封方伯的銘文。在台下看來,這大鼎如仰視山嶽般,令人歎為觀止。“我族便是想造一隻小小箭簇也不可得,而如此大一件金器,便就賜下了,那天邑商,確實了得。”對著大鼎,姬昌隻在心裏恨恨道。

夕陽往西山下收沒了最後一縷金絲,泛過來漫天的紅霞,似火浪般在青黛的夜幕上拍打一陣,便退去了。繁星將涼意灑落下來,宛如秋風吹熄了林間的蟬燥般,將場上的嘈雜淨了下去。雄渾悠揚的牛角號聲宣告著大祭開始了。

姬昌清了清喉嚨開始誦念禱文,這禱告的文章是作老了的,但每次誦來,他還是心裏別扭。族中大祭,若祭祖必定先要告祭殷人祖先在上,後本族祖先在下,自族人歸殷以來便是如此。這殷人掌管天下,諸侯伯均以殷人先祖為大神,護佑四疆,各自祖先是為小神。殷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乃其先祖法力無疆,若無大神護佑,小神法力淺薄,更無力照撫,傳言一貫如是。 “哼,羌人木槍石斧當頭臨身時,殷人的祖先,可曾保佑過誰來?”心中這般思想著,姬昌卻把禱告神色更作了莊嚴肅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