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華夏專家教授的地位,還真的是蠻高的。林琳曾在夢授影像中看到一個平行空間,那裏不叫華夏,而叫Z國,有個什麼十年浩蕩,把文化人脊梁骨都給壓彎了。改-革開放後經濟發展迅猛,隱患不少,弄得到了新世紀,專家教授都成了磚家叫獸,別說像她所在的世界一樣受人崇拜推崇了,不被罵都屬難得。
不過林琳所在世界不是那個平行世界,人民群眾還是很崇尚文化高的人的。那些文化人大部分雖然免不了清高一些,但也有自己的一套行事作風,在人品上還是很好的,也很有節操。
所以吳青芳才會急成這樣,這事兒說起來還真比較麻煩,若是收視率特別好,又有專家關注的片子,播放後被噴,就十分容易引起觀眾們的惡感,從而否定你這部劇,那收視率自然高不起來。
如果有部收視率本身不咋地的劇,卻因為不少專家學者誇讚,那也有很大可能讓本身不看的觀眾關注起來,從而收視率大增,這都是真實存在過的。
所以說這幫專家不是影評人卻勝似影評人,不知道多少製作公司害怕自己的劇被專家噴上一噴,弄得影響收視率。也不知道多少公司又期盼著專家誇上一誇,那可真就是雪中送炭或錦上添花了。
像是林琳的貴妃,就有不少政治、曆史、人文、軍事等方麵的專家公然誇過,弄得它那收視率長得飛快,就是最後敵不過飛升,但在口碑方麵,卻比飛升要好許多許多。
有童鞋可能會問了,這樣的話那不遵循曆史的古裝劇豈不是要倒大黴,要知道影視劇是要進行藝術加工的,怎麼可能半點不誇張不偽造?有這幫專家盯著,大家拍的都不是電視劇,而是紀錄片了。
其實這方麵也有個度,雖沒有明文規定,但都像潛-規則一樣,入了這個圈子就明白了。
這些專家一般情況下是不會公然談論電影電視的好壞的,畢竟不是他們該管的範圍。隻有當製作公司有那個底氣請他們評論的時候,他們才會登報評論。或者說一部影視劇實在是有夠好,也可以不吱聲就登報評論。
像是《曹雪芹》這事,就是甄教授先把這前兩集內容,比如說劇中的曹雪芹出身就跟甄教授研究方向一致,還有曹家的人,也大部分能跟曆史流傳下的資料符合上,另外又有諸如電視劇中的布景、道具、語言、一閃而過的奏折等等細節,也十分妥當,大部分都能跟他曾看過的曆史資料對上,所以這位甄教授是本著誇一誇的心理在圍脖上發評的,老爺子六十來歲了,研究紅學研究了一輩子,現在看到這麼一部很符合他心理的電視劇,真的是高興過頭了。
結果他高興,還順帶著在影評中把《曹雪芹》一頓猛誇,這不就讓別人不樂意了嗎?
就像之前說的,紅樓夢中可研究的地方多著呢,都能弄出個紅學來,可見裏麵值得爭論的地方之多。
就林琳這部劇,光是曹雪芹的身世,就沒法讓全部的紅學家滿意,這有滿意的公開討論了,自然也有不滿意的反駁回去。
人家也不是真跟你這部劇找茬,現在穿越劇都能上電視了,一般專家也不嚷嚷什麼怕觀眾們誤解曆史了,這人總是要有判斷力的,電視上演啥你信啥,那還真是……沒得救。
所以一般情況下,就是你電視中把曆史給演的亂七八糟的,人家專家也不會特地鳥你。但這回可不一樣了,因為甄教授在紅學研究上是有很大名氣的,他公開誇讚這部劇遵循曆史,那得影響多少人啊!
你不說,製片公司再誇,觀眾也不一定信這玩意就跟曆史一樣,可你這麼大名氣的上趕著說了,不是影響信任專家言論的觀眾嗎?
這事兒可不能這麼幹,俗話說走的多了,就成了路。那麼話說的多了,電視劇還在熱播,看的人也跟著多,豈不是慢慢的,大家都以為你的論點才是對的,曹雪芹就是個遺腹子,那我們還混個pi啊!
這是文化上的爭鬥,已經不僅僅關係一部電視劇怎樣了。
難得這幫老專家們圍脖玩的夠溜的,一開始隻是甄教授和王教授對噴,漸漸地,兩方各自邀來‘同行’,1vs1成了群vs群,圍脖徹底成了紅學專家們的戰場了,圍觀人數那叫個多,真是徹底熱鬧了。
林琳在出了這事的情況下,自然是沒走成。她就待在吳青芳的辦公室裏,彙合了半路趕來的龐振,三人一人身前一個筆記本,時時刻刻的觀戰當中。
“越來越混亂了,小林你看,要不你進去勸兩句?”吳青芳也是第一次碰到這種情況,心裏不免急了起來,要知道,現在已經有人進來攪合了,劍指《曹雪芹》,捧著王教授在那貶低他們的心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