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味山羊肉鬆的加工
實用技術
作者:費雪
由於山羊肉有著特有的膻味,在烹調中若處理不當就很難去除,因而影響到山羊肉的消費。根據山羊肉的特點,我們參照肉鬆傳統加工工藝,開發了辣味山羊肉鬆,現將該產品的加工方法介紹如下。
1、材料。(1)原料處理選擇膘情良好、經衛生檢疫合格的山羊腿部肌肉,除去骨頭、脂肪、筋腱及結締組織等,順著肌肉纖維紋路切成長6cm~7cm、寬3cm~4cm的肉塊,在清水中漂浸30min左右,浸出肌肉中的餘血,洗淨、瀝幹待用。(2)配料標準①原料。新鮮山羊肉50kg,②輔料。食鹽1.5kg、白酒1kg、白糖1.5k、辣椒1kg、花椒0.3kg、生薑0.5kg、陳皮0.15kg、茴香0.1kg、大蔥lkg、味精0.1kg。(3)主要設備煮鍋、炒鍋和包裝機等。
2、工藝流程。原料處理→漂浸→焯水→配料→煮肉→炒壓→炒鬆→包裝→成品。
3、加工方法。
(1)焯水把漂浸好的羊肉塊放入沸水中煮10min左右,撈出放在清水中衝洗,洗至無血水為止,以去除肌肉中的殘血及羊膻味。
(2)煮肉把經過焯水的羊肉塊放入煮鍋中,加入與羊肉等量的水,投入生薑、陳皮、茴香、大蔥、辣椒和花椒等輔料,陳皮、茴香、辣椒和花椒等調味料應事先用紗布包好。用大火燒煮4.5h~5.5h,直至羊肉爛熟,期間要不斷加水,以防煮幹,並撇去上浮的油沫。用鍋鏟稍用力拍肉塊,若肉纖維自行分離,則可認為肉已煮爛熟。此時加入白糖、白酒、食鹽和味精,繼續煮至湯汁收幹為止。
(3)炒壓取出生薑、大蔥及調料包,改用中火,用鍋鏟一邊壓散肉塊一邊翻炒。由於原料肉的老嫩程度各異,因此炒壓時要掌握適當的火候,炒壓過早,一些肉塊尚未煮爛,不易壓散,工效太低;而炒壓過遲,則肉塊煮得太爛,容易引起粘鍋而炒糊。
(4)炒鬆在肉塊炒壓至鬆散時,改用小火,勤炒勤翻。待水分完全炒幹,肉塊全部蓬鬆並富有彈性時,顏色就由灰棕色變為金黃色,成為具有獨特風味的山羊肉鬆,成品率約為25%。也可將煮至爛熟的肉塊倒入炒鬆機內進行炒鬆,以提高工效。
(5)包裝若短期貯藏,肉鬆可裝入防潮紙袋或塑料袋內,貯藏於幹燥處,可半年不變質。由於肉鬆吸水性強,若長期貯藏,需要用玻璃瓶或鐵盒包裝,可一年不變質。
4、質量指標。(1)感官指標山羊肉鬆呈金黃色,帶有光澤,絮狀,纖維純潔疏鬆,無異味。(2)理化指標成品水分為18%~20%。(3)微生物指標細菌總數低於30000個/g;大腸菌群低於40個/g;致病菌不得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