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書店倒閉前成功營銷
創富指南
作者:李明
推銷“真心想賣的書”吸引60萬人。說到買書,大家馬上就會想到當當、京東商城等網站,理由很簡單:方便又便宜,所以實體書店紛紛倒閉也就不足為怪。日本的情況也是如此,然而東京的一家老書店,在關張前的一個月,店員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轉變營銷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60多萬人湧向這家書店買書,盛況空前。
這幾天,日本的媒體以及許多讀者聽眾都在熱議的一件事,3月31日,在東京新宿鬧市區,三越百貨商店大樓裏的淳久堂書店關門,這件事情令許多讀者非常惋惜,因為淳久堂是日本一家老字號書店,而且它在選書、推薦書上一直有自己獨到的眼光,可是由於這些年來實體書的銷售不斷下滑以及網絡媒體的發展,日本出版業越來越遭遇困境,最後,這個百貨大樓的業主決定把5000多平方米的書店租讓給日本最大的家用電器連鎖商。
在最後幾個月,這些在常年銷售書、選擇書、推薦書上下了很多功夫的店員,在下班以後就開始討論:在這行工作了這麼多年,但是我們是否真正向顧客推薦過我們想賣的書、喜歡的書呢?回答是:這些年來這樣的機會越來越少,因為隨著網絡發展以及大的出版商、出版社在出版一些所謂“重頭作品”、“重磅書籍”時,他們都會事前投入大量宣傳策劃廣告費,並且和書店做一些聯手打造暢銷書的策劃。所以,走進書店,我們往往可以看到一些暢銷書的排行榜以及一些非常醒目的、所謂主流書籍的介紹。
可是店員卻說:事實上這些書是一些龐大的製作經費和宣傳經費的結果,而許許多多就像獨立製作的電影那樣“發光”的好書,由於作者的背景和出版社的財力,往往很難將這些書的內容信息傳到讀者眼中。因此,他們分頭把自己所喜愛的書挑出來,用一張明信片大小的紙片寫上簡潔書評,而且做了分工,如山田寫史科類,小林寫影視,鈴木寫文學類,有一位女店員她專門寫了兒童,她寫道:“作家和書籍,你是我永遠的單相思。”然後,在這些卡片裏寫了這些並不為人所知的孩子的書籍中閃光的部分。
這個消息很快就通過twitter傳達開來,立刻有許多人到店裏買書,不僅是書吸引了顧客,他們推薦的話句也為人們所稱道。人們在twitter上轉發,很快就有60多萬人閱讀這些消息,紛紛來到書店,使得營業額直線上升。上周六傍晚,當這家書店關上大門的時候,貼上了一張員工集體寫的簡短的告示——感謝大家的光顧,希望我們不久能夠再度在東京重逢。
書店關門了,可是熱議討論開始,人們都在說:這個年代,許多由出版社和書店聯手打造的排行榜和書籍,是否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它們是否就像一些花上巨額的經費製作的所謂大製作電影一樣“讓我們失望”,同時是否有許多閃光的,不為人所知的真正能夠沁人心脾的作品被我們忽視了?我們如何讓這些書籍走入我們的眼簾,如何知道他們的存在?大家都在說:感謝這些店員們用自己的語言和感受送來的真話,這些店員們這次策劃的題目是——說真的,我們其實想賣的是這些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