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一個好的“釣鉤”應該能用一兩句話就說明白。如果你得用多於一個長句或兩個短句的話才能讓人理解你的“中心思想”,那你還得再下點功夫。一個能吸引人的故事,應該能一下子有力地把讀者或聽眾的注意力,引向某種讓人立刻就能發生興趣的東西,這種東西或者關係到直接的利益,或者有不同尋常的本質,或二者兼備。如果你試圖贏得媒體注意的努力收效甚微或毫無功效,那可能是因為你所傳達的東西缺少簡短、有力的吸引人的地方,不能刺激新聞媒介把它變成一項報道。如果你試圖讓新聞媒介報道你的機構,那麼確定宣傳中內在的引人之處就是你的責任,而不關記者的事。“本地高效保險費受害者的福音”,就是一個成功“釣鉤”的例子,“ABC公司在本財政年度推出適當政策,調整不合理保險收費”,這就是一個不成功的“釣鉤”。
(6)要做好應付局促場麵的準備。你碰到的很多新聞人員,他們之所以幹這一行業就是因為他們有一種軟磨硬泡、咄咄逼人的個性。有的時候,記者或主持人的確是來勢洶洶,或者使出種種讓人覺得味道不對的手段。他們不見得是在攻擊你,而僅僅是因為他們幹的是新聞這一行,這一行最大的忌諱就是枯燥無味。在大多情況下,隻要你順著這種“誘”的格式來,就能夠讓人理解你的觀點。如果不這麼做,而是“虛晃一槍,跳出圈外”,或者閉口不言,那隻會落個“最差嘉賓”的名聲。
(7)采取合作的態度。與傳媒建立良好的關係要花時間和精力,但是一旦建立,受益無窮。如果記者來找你要新聞,向他們提供線索,努力幫助他們。有朝一日你可能需要他們的幫助。努力提供準確無誤、實事求是的信息。經常會出現報道失真的情況,原因在於當事人沒有花時間解釋自己的真正想法。
如果你的話被引用錯了,首先與記者聯係,友好地與他們討論這個問題。不要對記者說該如何寫。如果你怒氣衝衝地闖進編輯室,你將失去記者的尊重和友誼。
(8)如何對付傳媒的猜測?有一個故事:在國家公園裏成千隻鳥被毒死了。新聞傳媒用通欄大字標題和情緒激昂的文章對這一醜聞大加批評,引起公眾一片喧嘩。
負責噴灑殺蟲劑的部門立即向報界發表聲明,承認犯了錯誤,用錯了殺蟲劑。他們解釋了這種情況如何發生的,打算采取什麼措施,保證不再重蹈覆轍。他們對事實真相的及時說明使令人尷尬的爆炸局麵緩和下來,不致進一步臭名遠揚。
及時說明事實可以減少批評,製止謠言。
做錯了事,就該承認。不要怕說“我們犯了錯誤”,你的誠實會使大多數怒氣衝天的批評者消除氣惱。及時公布你將采取的行動,等到彌補過錯之後再作一次說明。
下麵說說在處理這類危機上,與傳媒打交道的準則:
①向員工及時公布公司的危機,不要等到傳媒大加披露之後再作說明。在員工從報刊上讀到或從電視上知道關於公司危機的消息之前,就讓他們了解情況。如果他們了解了事實,會把事實告訴顧客和朋友。良好的內部溝通比公共關係部門發宣傳資料更有效。
②不要推測,如果你不知道問題的答案,不妨這樣說:“我還不知道這個情況。但是我會去弄清楚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明天上午我再打電話告訴你”。
③努力用公眾的目光去看待局勢,並且相應地作出反響。
你首先應當考慮他們的擔憂。
④關於重要的問題,不要讓公關部去對付傳媒。發言人一定要由公司最高老板擔任。這會使發言增加可信性並提高公司的聲譽。公眾通常對公關人員的話抱懷疑的態度。
⑤“無可奉告”的回答更是展開全麵調查時的一種最好的周旋策略。
⑥關注傳媒動態,盡快公布真相。
⑦與客戶長期友好的相處總比公司短期付出代價更重要。
如果你要公布差錯或把疵品從市場上撤回,就應盡快這麼做。
誠實的解釋會增強你的信譽。
經典案例:
案例1:
◎與政府關係處理好,企業發展還怕什麼?
日本,這個世界上的經濟強國,一旦做起買賣來,政府、企業和個人就會渾然一體,築起一道永潑不進的堅強的壁壘。
這種以國家經濟利益為最高準則的合作模式,簡直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大日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