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人不了解搖滾的大意和搖滾的精神!這裏我會跟大家講解搖滾本身的意義!搖滾(RockandRoll)是一種音樂類型,起源於1940年代末期的美國,1950年代早期開始流行,迅速風靡全球。搖滾樂以其靈活大膽的表現形式和富有激情的音樂節奏表達情感,受到了全世界年輕人的喜愛。搖滾樂並在1960年代和1970年代形成一股熱潮。搖滾樂不僅僅是一種音樂更是一種思想與文化的結合!從早期的披頭士體現出一種愛與和平的心態開始,世界搖滾運動開始了!關於“搖滾精神”和
“搖滾思想”:多數搖滾樂愛好者喜歡將搖滾描述為一種精神,然而關於這種精神究竟是什麼卻眾說紛紜。顯然,搖滾樂隊們創作搖滾樂時,並不是先有了”搖滾精神“這一共識再進行創作;而瀚海般的搖滾音樂裏,涵蓋的各種思想恐怕也難以一言概之。較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搖滾精神大概有:青年自主意識(包括對社會的反思或者反叛,基於其激烈程度不同);
愛與和平(無政府主義通常也與之聯係在一起);
反宗教(在歐美等有宗教背景的國家);
享樂主義或者縱欲主義(以80年代的硬搖滾--流行金屬--AOR時期為代表);
悲觀主義與虛無主義(以黑金屬和厄運金屬為代表)。這些思想可能不能統一,甚至有些時候會相互衝突,但是歸根結底都是闡述搖滾這種音樂的表現形態,和一種獨立的思維方式!有一部著名的電影,海盜電台裏麵就闡述這一個被政府控製著思想的英國人民,一個民用電台每天在播放著搖滾樂,影片把背景設置在了1966年的英國。那時的BBC是播放流行音娛樂的重地,但是即使是這麼開放的電台,每周留給搖滾的時間隻有2個小時。但是,與此同時,有一個非法的“海盜電台”Radio
Rock卻在秘密地7×24小時地夜以繼日地播放搖滾樂。2500萬人——超過英國總人口的一半都在聽這個電台的音樂。就在這幫DJ在海上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的時候,英國的首相道曼迪早就對這幫法外之徒虎視眈眈了,他想拿這幫混小子祭祭刀,順便幫自己的宦海生涯再加幾個籌碼。另外。早就視“海盜電台”為眼中釘的國家電台的官員也在摩拳擦掌,想一舉踹掉這個草寇電台。他們製訂了法律,使海盜電台成為非法組織。昆汀帶領全船駛向北海更北,繼續廣播。但老舊的輪船不堪驅使,沉沒在北海中。聽到RadioRock的求助,無數艘船在黎明時到達,救下了所有人。堅守電台到最後的科特,在船完全沉沒的瞬間衝出水麵,高呼rock
‘n‘roll,電影便在冰冷刺骨的海水和激情呐喊出的“Rock‘n‘Roll”中結束了……本片體現出了一種人民自主意識不想被局限在和控製在政府所領導的思想之下!聽搖滾說到聽搖滾,人們立即就想到會場上瘋狂的聽眾與同樣瘋狂的樂手。誠然,優秀的表現力與表演性讓搖滾更具非凡的感染力。但是,人們越來越注重那會場的氛圍,瘋狂加花的架子鼓與超強震撼的吉他solo,反而忽略了搖滾本身的涵義。你也可以拿搖滾當流行音樂來欣賞,但是搖滾有著更實質的內在等著你去發現並且愛上他。這就是搖滾本身想要表達的意思,正如詞條初所說:“搖滾不僅是一種音樂形態,實際上它是一種‘人生的態度和哲學’”。
但是在中國這種方式是不能被理解的,這就是我所想說的後時代搖滾!搖滾的分類,早起分朋克和金屬樂!朋克:英國的工業革命後,它的輝煌在二戰中似乎散發暗淡。整個英國經濟蕭條,失業率日創新高。在這樣一個背景下,一團廢墟中出現了當時連垃圾都不如的閃耀的文化複興。它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朋克複興。
最早的朋克,完完全全是貶義詞。是上流社會,或者普通人對流氓的蔑稱。就像中文的“混混”“小流氓”。這並沒有錯,因為掀起巨浪的青年正是這樣一個群體,60到70年代的英國誰也想不到這樣一群“punk”竟然創造了今天的奇跡,甚至連這群“先祖”們也想象不到。
由於經濟暗淡無光,失業率上升。整個英國死氣沉沉。毒品,酒精等也燒得極旺盛。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上的青年抱著極大的不滿,用赤裸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不滿。與英國曆來的紳士形象反差極大,毫無修飾,赤裸裸的髒話辱罵著創口滿布的社會。沒有任何旋律的噪音,反社會,反人類,不講文明,極端的因素融合成了最初的“朋克”。
最初的“朋克”並沒有具有內在的內容,他隻是一種發泄方式。就像你在商店買了個假貨,你對著天大罵髒話等。沒有任何含義。最早的“朋克”們站在大街上敲打著毫無節奏的鼓點,彈奏著噪音,嘴裏喊叫著對社會,對政府的不滿。每個人都厭惡地避開他們。就在這樣一個環境下,最初的“朋克”們產生了與社會不兩立的行為方式,想法很簡單,既然你們不喜歡我們,那麼我們就做我們,你們也不要想影響到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