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參考文獻(1 / 3)

一、中文部分

[1]安應民、鄭偉:《關於人力資本價值度量模型的探討》,載於《科學技術進步與對策》,2005年第4期,第153~155頁。

[2]曹陽:《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性與製度發展的非均衡》,載於《經濟學家》,2001年第4期,第66~70頁。

[3]常雲昆、麥勇、褚誠德:《改革以來陝西工業部門效率分析》,載於《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2期,第27~34頁。

[4]陳國強、龔方樂:《浙江金融史》(1949~1999),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陳建軍:《中國高速增長地域的經濟發展——關於江浙模式的研究》,三聯書店2000年版。

[6]陳詩達:《2006浙江就業報告》,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年版。

[7]程惠芳、黃先海、徐劍鋒:《開放浙江:引進來與走出去》,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程惠芳、鍾山:《國際直接投資發展研究:浙江“引進來”與“走出去”的發展戰略》,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年版。

[9]程璐、王晨燁:《浙江金融結構分析及其對民企融資選擇影響》,載於《浙江統計》,2006年第6期,第21~22頁。

[10]道格拉斯·C·諾斯、羅伯斯·托馬斯:《西方世界的興起》(第2版),厲以平、蔡磊譯,華夏出版社1999年版。

[11]道格拉斯·C·諾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遷》,陳鬱、羅華平譯,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董輔礽:《中國國有企業製度變革研究》,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3]樊綱:《發展民間金融與金融體製改革》,載於《上海金融》,2000年第9期,第4~6頁。

[14]樊綱、王小魯:《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報告(2000)》,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15]樊綱、王小魯:《中國市場化指數——各地區市場化相對進程報告(2004)》,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版。

[16]方民生:《浙江製度變遷與發展軌跡》,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7]郭繼強:《教化投資:人力資本投資的新形式》,載於《經濟學家》,2006年第4期,第78~84頁。

[18]侯風雲:《中國人力資本形成及現狀》,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19]基思·格裏芬:《可供選擇的經濟發展戰略》,倪吉祥等譯,經濟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

[20]稽偉卿:《關於我國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轉移的思考》,載於《財經界》,2006年第20期,第28~29頁。

[21]靳文誌:《人力資本的崛起和企業產權製度的變遷》,載於《經濟師》,2002年第3期,第37~38頁。

[22]金祥榮:《多種製度變遷方式並存與漸進轉換的改革道路》,載於《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第4期,第138頁。

[23]金祥榮、朱希偉:《專業化產業區的起源與演化——一個曆史與理論視角的考察》,載於《經濟研究》,2002年第8期,第74~82頁。

[24]金玉國:《宏觀製度變遷對轉型時期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載於《財經科學》,2001年第2期,第24~28頁。

[25]李登武:《人力資本理論的演變及中國的現實選擇》,載於《生產力研究》,2003年第6期,第46~48頁。

[26]李忠民:《人力資本——一個理論框架及其對中國一些問題的解釋》,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年版。

[27]劉憲、朱全景:《社會資本與經濟轉軌》,載於《2005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管理學科分論壇論文集》,複旦大學2005年,第100~106頁。

[28]劉欣:《市場轉型與社會分層:理論爭辯的焦點和有待研究的問題》,載於《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5期,第103~104頁。

[29]羅傑·S·弗朗茨:《x效率:理論、論據和應用》,費方域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年版。

[30]羅納德·H·科斯:《企業、市場與法律》,盛洪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0年版。

[31]呂豔:《金融機構對非國有經濟的融資狀況及其對策》,載於《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04年第6期,第24~26頁。

[32]孟兆敏:《我國戶籍製度改革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於《西北人口》,2008年第1期,第93~97頁。

[33]明塞爾:《人力資本研究》,張風林譯,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年版。

[34]彭德琳:《新製度經濟學》,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5]寧先聖:《論人力資本理論的演進及當代進展》,載於《社會科學輯刊》,2006年第3期,第39~42頁。

[36]青木昌彥:《政府在東亞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比較製度分析》,張春霖等譯,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年版。

[37]傘鋒:《試論我國三大地區的對外開放度》,載於《國際貿易問題》,2002年第4期,第21~26頁。

[38]邵雲飛、唐小我:《論人力資源向人力資本的轉變》,載於《軟科學》,2004年第4期,第78~87頁。

[39]石洪華、鄭偉:《關於人力資本轉化模型的探討》,載於《科學管理研究》,2004年第6期,第95~99頁。

[40]史晉川:《製度變遷與經濟發展:“浙江模式”研究》,載於《浙江社會科學》,2005年第5期,第18~23頁。

[41]史晉川、孫福國、嚴穀軍:《市場深化中民間金融業的興起》,載於《經濟研究》,1997年第12期,第46~51頁。

[42]史晉川、金祥榮、趙偉等:《製度變遷與經濟發展:“溫州模式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3]史晉川、羅衛東:《浙江省現代化道路研究》(1978~1998),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4]史晉川、汪煒、錢滔等:《民營經濟與製度創新:“台州現象研究”》,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45]史晉川、吳曉露:《稟賦約束與製度演進視角下的外向型經濟發展》,載於《浙江大學學報》,2005年第11期,第34~44頁。

[46]史晉川、嚴穀軍:《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深化》,載於《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6期,第70~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