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CFO常用的財務方法(1 / 3)

1.成本管理:傳統色彩濃重

收入減成本等於利潤,收入主要由企業的外部因素影響,而成本受企業內部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控製成本對管理層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科學的成本管理方法可以提高資產使用效率、降低成本、減少投入,從而提高利潤和資源使用效率。我國企業接受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有作業成本管理、變動成本管理、目標成本管理和質量成本管理等。采用目標成本管理的企業最多,占樣本企業的83.26%,說明大多數企業都受到目標管理原則的影響,計劃在人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在改革開放之前,企業對成本的管理全部采用計劃製度進行,即使在改革開放之後,這些方法仍然被繼續沿用,目標成本管理占主導地位。隻是在最近幾年才逐步引進了一些國外的管理理念,但把這些方法應用到實踐中並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傳統的目標成本管理仍然是我國企業最重要的成本管理方法。采用質量成本管理的企業還比較少,占樣本企業的26.12%;質量成本沒有受到重視,因為以前我國一直處於買方市場,產品並不擔心銷售不出去,也不那麼關心產品質量。作業成本管理最近經常被提到,但已經采用的企業並不多,占樣本企業的21.21%,顯然要想被廣泛采用還需要時日。變動成本管理也一樣,采用的比例也不高,占樣本企業的38.17%,變動成本管理和作業成本管理很少被采用可能是人們沒有接受先進的管理理念,還固守著傳統的成本管理理念,還可能是雖然人們接受了變動成本和作業成本的觀念,但由於成本基礎管理工作薄弱,或者領導不夠重視而沒有實行。

我國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目標成本管理,計劃色彩較濃,一方麵是由於我國計劃經濟體製對人們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另一方麵是由於我國會計基礎工作並不好,不適合采用其他成本管理方法,會計人員的能力也並不能滿足更高的要求。同時,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企業追求的是自身發展,而不是股東利益;在企業做大的同時收入和成本都獲增長,成本增長是企業增長的自然結果,在隻注重企業規模的情況下就沒有動機改進成本管理方法了。

2.全麵預算:缺少評價體係

全麵預算應該處於承上啟下的地位,從目標利潤出發,以預測和決策的結果為根據,是預測和決策的延續,同時又是控製的先導和考核業績的前提。所以,全麵預算主要和目標利潤、成本控製、業績評價和現金流量有關。在這項調查中,86.38%的企業全麵預算的目標是目標利潤,說明大多數企業的預算是以目標利潤為出發點的;67.03%企業的全麵預算是為了控製成本,45.78%企業的全麵預算是為了考核業績,這說明控製成本是全麵預算的主要目標,對業績評價的重視還不夠。

我國的企業比較重視自己的利潤,尤其是國有企業會有一些考核指標涉及利潤,往往是在年初定下目標利潤,並且以此來考核管理者。這裏的目標利潤不是企業根據市場和經營狀況而自己製定的,而是由主管部門或者董事會等下達的業績指標,並不是市場化的目標,其合理性得不到保證。在這種情況下,目標利潤實際上是一項強製性的任務,上下級的色彩很重,這和我國的成本管理的傳統色彩一致。這種體製缺乏市場化的運作,帶有更多的行政色彩,難以保證目標的合理性,從而使考核和控製成為一句空話。

3.風險管理:側重不同

企業一直都處在風險之中,收益和風險相聯係,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對風險的控製也就至關重要了,關係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尤其是在目標就是生存和發展的企業,對風險就更加重視了。在問卷調查中,企業對風險的重視程度可以分為三類:重視、稍微重視和不重視。受重視的風險為市場風險、運營風險和政策風險,選擇的企業分別為71.88%、60.27%、57.81%,說明這些風險受到普遍重視;稍微受重視的風險是資金鏈風險、信用風險和償債風險,選擇的企業分別為44.87%、37.28%、36.38%,說明對這些風險稍有重視;不受重視的風險為供應風險、彙率風險和利率風險,選擇的企業分別為20.09%、16.29%、12.95%,說明企業根本不重視這些風險。從中可以看出,企業主要重視自身的非係統風險,而不重視除政策風險之外的係統風險,這說明企業很重視自身的活動所帶來的風險,尤其是市場風險和營運風險,企業的市場意識已經越來越濃了,市場經濟改革對企業的影響顯而易見。企業也意識到了我國政策的易變性,迫使企業不得不重視政策的變化對企業的影響,而並不重視利率風險和彙率風險,這和我國對彙率和利率的嚴格管製有關。如果國家的一項政策經常變化,企業就會重視這一政策變化的風險,而如果國家的一項政策一直不發生變化,企業就不會重視這一政策變化的風險。係統風險是影響所有企業的因素,那麼既然所有企業都要受到影響,就法不責眾了,所以就根本不值得重視了。而非係統風險隻影響本企業,要想生存發展,就隻能加以關注和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