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力是人類發展的共同財富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在《1995人類發展報告》(1995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的第一章“人類發展狀況”中提出:人類發展包括兩個方麵,一是人類能力的形成——如健康狀況、知識和技能;二是人類能力的致用,如為了生產或休閑,或為活躍於文化、社會和政治事務。如果人類發展未能很好地平衡這兩個方麵,那麼就並不能令人滿意。
人類能力的形成與致用不僅是經濟增長的源動力,還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新增長理論的代表人物盧卡斯認為,對人力資源投資不僅能使自身的收益提高,還可以使其他投入要素的收益遞增從而使經濟增長得到強化。世界銀行曾對世界各國的資本數量作過一項統計,目前全世界人力資本、土地資本和貨幣資本的構成比例約為64∶20∶16,即人力資本是全球財富中最大的財富。世界銀行的研究還發現,凡是注重人力資源開發的國家,其經濟增長質量比隻依賴自然資源開發的國家高。
人力資源能力開發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的意義。2001年5月15日,江澤民在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能力建設高峰會議上指出:“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自身能力不斷發展,顯示出越來越大的力量。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需要物質資源作基礎,更需要人的知識和能力作支撐。當今世界,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人類有著無限的智慧和創造力,這是文明進步不竭的動力源泉。開發人力資源,加強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已成為關係當今各國發展的重大問題。”早在1989年,亞太經合組織外交、貿易雙部長會議確定人力資本開發是亞太經合組織(APEC)經濟合作的一個重要內容。1993~2000年亞太經合組織開展的項目中,42%屬於人力資源能力建設。2001年5月16日,APEC人力資源能力建設高峰會上,各國領導人通過了《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北京倡議》(簡稱《倡議》)。《倡議》指出,經濟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為人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給人力資源能力建設開辟了新的空間,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帶來了一係列新的挑戰。《倡議》建議充分吸收這次會議的成果,大力推動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能力建設。
2.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能力建設
中國政府已經把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置於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高度。麵對開放的、日趨複雜和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中國要立身於強國之林,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從根本上就必須加強人力資源的能力建設,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為發展我國人力資源,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組在UNDP所提出的人力資源能力建設基本原則(參見UNDP《1995人類發展報告》)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了人力資源能力建投方程,並係統地研究了中國人力資源發展狀況[見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2002)]。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我國的人力資源能力建設。2002年5月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與國務院辦公廳聯合發布了《2002~2005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簡稱《綱要》)。《綱要》是我國第一個綜合性的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對於我國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意義重大。《綱要》指出,進入新世紀,國際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全球範圍內的經濟結構調整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綱要》要求以人才資源能力建設為主題,著力建設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
2003年12月19日,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了人才工作會議。胡錦濤總書記在會上指出,人才問題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全黨同誌必須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曆史使命感,把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作為黨和國家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抓緊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