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1 精靈王國的日常瑣事:會計崗位的工作內容
1.賬務處理工作
從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分類賬與總賬到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一係列的賬務處理工作。
賬務處理工作最基本的內容就是賬務處理流程:
2.財務管理工作
企業資產與負債分析、企業穩定性與風險分析、企業資金流分析、企業成本與費用分析、企業投資管理分析、企業生產與經營資金管理、企業之間並購等財務工作。
財務管理工作可分為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及股利分配。
(1)籌資管理。
籌資管理是指企業根據其生產經營、對外投資和調整資本結構的需要,通過籌資渠道和資本(金)市場,運用籌資方式,經濟有效地為企業籌集所需的資本(金)的財務行為。籌資的方式主要有籌措股權資金和籌措債務資金。籌資管理的目的是為滿足公司資金需求,降低資金成本,減少相關風險。
(2)投資管理。
投資管理是指企業根據其生產經營情況及規模,適當地把企業閑置的資金對外付出以獲取收益的行為。如購買股票,債券等。
(3)營運資金管理。
營運資金管理是對企業流動資產及流動負債的管理。一個企業要維持正常的運轉就必須要擁有適量的營運資金,因此,營運資金管理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4)股利分配。
是指企業向股東分派股利,是企業利潤分配的一部分,包括股利支付程序中各日期的確定、股利支付比率的確定、支付現金股利所需資金的籌集方式的確定等。
3.涉稅會計工作
企業涉稅會計賬務處理、涉稅項目風險評估與實施、企業稅務風險分析、納稅申報工作、企業涉稅行政與司法事務辦理等工作。
4.企業審計工作
企業外部審計、企業內部審計。
(1)企業外部審計。
外部審計是指由會計師事務所或國家審計機關等專門機構組織的專職人員對企業的財務進行審計,以判定其合理性與合法性。
(2)企業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是指由部門、單位內部審計機構或專職審計人員對本單位及所屬單位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獨立監督和評價行為,目的是加強經濟管理和促進經濟目標的實現。
One。2 踏入魔國之前的準備: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和質量要求
1.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
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會計核算對象的確定、會計政策的選擇、會計數據的搜集都要以這一係列的基本前提為依據。
(1)會計主體。
會計主體,又稱為會計實體、會計個體,是指會計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單位或者組織,它規範了會計工作的空間範圍。會計工作的目的是反映一個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為包括投資者在內的各個方麵做出決策服務。會計所要反映的總是特定的對象,隻有明確規定會計核算的對象,將會計所要反映的對象與包括所有者在內的其他經濟實體區別開來,才能保證會計核算工作的正常開展,實現會計的目標。在會計主體前提下,會計核算應當以企業發生的各項交易或事項為對象,記錄和反映企業本身的各項生產經營活動。會計主體基本前提,為會計人員在日常的會計核算中對各項交易或事項做出正確判斷,對會計處理方法和會計處理程序做出正確選擇提供了依據。
首先,明確會計主體,才能劃定會計所要處理的各項交易或事項的範圍。在會計核算工作中,才能對那些影響企業本身經濟利益的各項交易或事項加以確認和計量,那些不影響企業本身經濟利益的各項交易或事項則不能加以確認和計量。會計核算工作中通常所講的資產、負債的確認,收入的取得,費用的發生,都是針對特定會計主體而言的。
其次,明確會計主體,才能把握會計處理的立場。企業作為一個會計主體,對外銷售商品時(不涉及稅),形成一筆收入,同時增加一筆資產或者減少一筆負債,而不是相反;采購材料時,導致現金減少、存貨增加,或者債務增加、存貨增加,而不是相反。
最後,明確會計主體,才能將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與會計主體所有者的經濟活動區分開來。例如,由自然人所創辦的獨資企業或合夥企業,不具有法人資格,企業的資產和負債在法律上被視為業主或合夥人的資產和負債,但在會計核算上必須將企業作為一個會計主體,以便將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與會計主體所有者的經濟活動區分開來。這主要是因為,無論是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還是會計主體所有者的經濟活動,都最終影響所有者的經濟利益,但是,會計核算工作隻涉及會計主體範圍內的經濟活動。為了真實地反映會計主體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必須將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與會計主體所有者的經濟活動區別開來。
會計主體不同於法律主體。一般來說,法律主體往往是一個會計主體。例如,一個企業作為一個法律主體,應當建立會計核算體係,獨立地反映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但是,會計主體不一定是法律主體。例如,在企業集團的情況下,一個母公司擁有若幹個子公司,企業集團在母公司的統一領導下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母子公司雖然是不同的法律主體,但是,為了全麵反映企業集團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就有必要將這個企業集團作為一個會計主體,編製合並財務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