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企業從無到有用了多少年?從小到大用了多少年?高速成長還能保持多少年?創業,已經不是從無到有的過程,而是快速地從小到大、再到更大的過程!中小企業如何保持快速發展的趨勢?快速成長企業如何保持不斷進取的創業精神?如何在快速發展中實現穩定過渡?企業如何在轉型之後迅速實現高成長?

世界銀行曾經進行過一個統計,美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大約是40年,而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隻有4年半,民營企業和私營企業更短,隻有兩年零七個月。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來出現了無數的“明星”企業,但是一批一批的都如同曇花一現般地消亡了。

成立一家企業需要經過多少努力,經曆多少磨難,忽然之間轟然倒塌,實在讓人惋惜。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我們隻有首先認識到這些問題,才有可能去解決問題。“千裏之堤,潰於蟻穴”,企業中存在的問題比“蟻穴”還要凶猛得多,因為問題有自我膨脹能力。因此,關乎高成長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是認清並解決管理中的問題。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除了要把握好外部環境的變化,還要關注內部環境的變化。伴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人員也隨之增加,內部產生的問題也會成倍增加,這時,如果仍然采用集權決策,就會造成決策效率低下。事實上,絕大多數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就會走向死亡,原因在於這些企業沒有及時解決伴隨企業成長而出現的問題。

中國的著名企業迅速成長壯大,又迅速滅亡的實在太多了,巨人集團、三株集團、紅高粱快餐、愛多VCD、亞細亞商場、秦池白酒等企業“速生速死”的案例,讓人們反思。中國企業為什麼做不大?因為我們隻有優秀沒有卓越;中國企業為什麼做不長?因為我們隻有策劃高手,沒有管理將才;中國企業為什麼“一抓就死,一放就亂,一遠就瞎,一大就垮”?因為我們隻顧乘風破浪地行駛,卻沒有清理附於船底的海藻或垃圾。

企業發展的過程當中,常常會存在一個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管理者沒有時間處理一個又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造成很多工作無法及時完成,而作為一名普通員工,卻無權代替管理者主動開展工作,導致企業內部等待成本直線上升,工作效率大幅度下降。

太多的突發事件,太多的問題糾結,使得我們的日常工作陷於混亂無序中。如何從根本上減少或消除突發事件的發生?怎樣從被動的救火狀態轉向主動的出擊管理?這些任務的完成要依靠對管理問題的發現和解決,管理問題的目標是設法找到突發事件的根本原因,采取根除這些原因的措施,徹底消除突發事件或潛在危機。

在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的海爾,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解決問題於無形的痕跡:OEC管理、6S現場管理、精細化質量管理、負債經營及SST市場鏈模式、企業業務流程,等等。張瑞敏把海爾集團推行問題管理的經驗精辟地總結為:“管理者必須進行問題管理,而不是危機管理!”對於高成長公司來說,由於一係列問題的存在,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必須得步步為營,小心謹慎。

目前,高成長企業的普遍現狀是管理滯後的問題,企業一般不是先將管理體係規劃好、各種製度製定好後,再來應對企業可能發生的問題,而經常是等到企業管理遇到棘手問題的時候,領導才願意安排你來定製度,這種情況很像我國的沒“事”沒法律,有“事”定法律現象,也就是國人的老思想:“輕預防、重看病”。

因此,我們這本書從高成長企業的營銷、分公司與總公司的關係、財務管理、人員管理、海外開拓、文化管理和戰略管理七個方麵對高成長公司成長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和最棘手的問題一一進行了各有側重的分析,並提供了全套解決方案和預防之道,希望能對企業的高速、健康、持續發展略盡綿薄之力。同時,作者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廣泛借鑒和參考了國內外眾多名家的著述和相關資料,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