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有一座山,叫做緲三山,其勢巍峨,高聳入雲。位於渭水、君水、剪水三江急湍水交交彙點。江水從北、西、南三方彙來,然後彙成一股,而後朝東蜿蜒數萬裏流入東海。其水勢洶洶,力拍渺三山山崖,激起千層水霧。夏天的夜晚,遠望就好像披雲戴月,配合著夏夜獨有的蟲鳴倒是別有一番意境。
也因此在山水相接的地方,石層質地嚴密,草木無生。沿石階往山上走五裏,台階消失的地方,才出現幽幽的山野,更有不計其數的珍禽異獸繁衍於其中。此處小有一股清泉,從泉眼處遙望山頂,然後直走將會看到一青石碑,上麵刻著:錄天門。
錄天門一脈曆史悠久,創派至今已有三千餘年,為當今正道之首。據說開派祖師本來是京城一落魄貴族子弟。十年潦倒困苦。奮力致學之餘,喜好聽旁人閑談、攜妻兒遊山水。那日披荊斬棘開道至緲三山山腳四周,一時驚歎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未留神注意四歲的長子。待聽到長子的呼救聲才急急跳入水中救人,入水後卻到了一桃花源屍塚,離泉韻一步之遙處。得一《錄仙》仙卷。見四野無人,出入無門,於是潛心修學,熟記上載千萬般法門妙術。
三十年後悉數習得,音容竟毫無變化,後一躍出屍塚。既出,方知塚中十年世間一日。他那妻子,見夫君、小兒雙雙落水後早已麵如死灰失聲痛哭,如今見他出來自是破涕為笑,可不免又想到兒子還生死未卜,一時間又悲戚起來。
這時,隻見那稚子自個兒從水中爬了起來,吐了幾口水,衝父母傻笑幾聲。長子失而複得,他不由得心中大喜,而他妻子在大喜大悲中竟是昏厥過去。
後來經曆幾番江湖風雨、權場掙紮,他終成一方之雄。乃於緲三山開宗立派,名取仙卷中殘頁所記至高絕學之名:錄天。後欲返塚取仙卷,終不現。遂了,與尋塚處立《錄天門》石碑,自號三槐子。
三槐子壽四百單八歲,身前僅收六名弟子,膝下僅一子一女。因此,三槐子在雲海中浮起七峰,次女及六弟子分掌此無根七峰。予長子號“錄郊子”。又再三叮囑錄郊子千萬要守住緲三山、無根七峰。然後傳於他最後一套功法,因長子為薄命之人,又耗盡修為為之改命,令其與緲三山同命。三槐子也終究因逆天行而亡。
可錄郊子卻也隻活了不過兩百年,逆天而為之事,終究不可。
據說錄郊子破關之時,卻是紅月之夜,極易入魔。那夜血月高懸,整座緲三山無根七峰便如籠罩在血霧中,底下三江水更是映的如血一般。無根七峰峰主皆駭然不知所措,忽爾狂風大作,後山竟有龍吟長嘯,聲震九州大地,聽者無不變色。後有紫色神光及紅色魔光,自後山相互盤繞衝天而起,似有相搏之像,一時間不分伯仲。忽的一聲巨響,紫芒大盛,隱借洞府豁然而開,錄郊子眉發漸白,麵容清冷孤傲,眼中紅光漸弱,緩步而出。他仰天望月,那紫芒頓時將紅芒吞噬而後直指血月,傾刻九州大地上風雲湧動紅月血色盡褪。
在眾人駭然,以為其成仙之際,隻見一白芒閃過,穿破錄郊子胸口,錄郊子口吐鮮血。穿心口而過的那兵器,卻隻是一支通身瑩白的簫!而當時天下以簫為武器的,唯魔教四方聖殿聖主。
無人知曉,那最後一套功法,究竟為何。隻知四方聖殿有一套陣法,可借血月之力開九幽冥府之門。
錄郊子一死,一時間正道群龍無首,錄天門麵臨八方壓力,然魔道至尊四方聖殿聖主卻並未率眾魔教徒來犯。
可錄天門卻因存有錄郊子及三槐子齊力手錄《錄仙》仙卷引其他仙門爭奪,錄天門前又是場場血戰,遍野橫屍。可笑,可笑,一時間竟不知究竟何為正道何為魔道。
幸得三槐子有先見之明,曾以無根七峰布陣,陣中麵貌一刻鍾一變,變幻莫測奇妙無比幾無破解之法。又有後錄郊子生前加固了法陣,一時間倒是無人能進犯,但仍然虎視眈眈。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整整三百年,錄天門毫無起色,又加這百年間有錄天門內叛徒領別派入陣,無根七峰中,除了將離峰、龍邰峰,其餘五座都被外敵占了,幾乎可以用苟延殘喘來形容了。錄天弟子卻是有心無力,素來與錄天門交好的燕氏家族也因皇族鬥爭而無力向錄天門伸出援手。錄天門更是日漸凋零。至今想起,那實在是錄天一脈最心酸的一段日子 ,個中悲痛不足為外人道。
而在距今一千八百年前,一籍籍無名弟子誤入隱借洞府,巧得錄郊子真傳,更是潛心苦修終獲大成。終於,錄天門在他的帶領下迅速重新成為正道支柱,驅逐無根七峰上外門派,成為正道領袖。
然如此能人,卻並無與之相關詳細資料,更是連號、籍都不知,更別提其修成時的異像了,遂稱其為無名真人。
及至今日,錄天門下弟子已近千人,高手如雲,聲威顯赫,與“梵音寺”、“鬼隱穀”並列為當世三大門派。而掌門錄則真人,功力深厚,超凡入聖,更是當世一等一的絕世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