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發展 再鑄輝煌
經濟與社會
作者:邊吉
2012年11月8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回首過去的十年,是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黃金十年”,是見證西藏宏圖大展、成就輝煌的十年,是西藏實現曆史巨變的十年。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以胡錦濤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和關心下,在全國人民大力支援和西藏各族幹部群眾的不懈努力下,西藏經濟社會生機勃勃,麵貌煥然一新。十年來,西藏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全區生產總值突破600億元大關,稅收突破100億元大關;十年來,交通建設突飛猛進,雪域高原不再遙遠,由公路、鐵路、航空構建而成的立體交通網絡已初具規模,拉近了與祖國內地乃至世界的時空距離;十年來,全區各族人民安居樂業,收入持續增長,安居工程穩步推進,就業狀況持續向好;十年來,發展成果惠及百姓,醫療衛生事業全麵發展,社會保障體係日趨完善;十年來,教育事業實現曆史性跨越,教育總投入達432.71億元,率先在全國實現從學前至高中階段15年教育免費政策……
經濟邁上新台階
農牧業基礎地位得到加強,農牧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全區已基本構建了以25個糧食主產縣為重點的糧食生產安全基地;初步形成了藏東北犛牛、藏西北絨山羊、藏中奶牛、藏中北綿羊、藏中優質糧油、城郊無公害蔬菜、藏中藏東藏豬藏雞等7個特色產業帶。據統計,全區農牧業總產值由2005年的67.74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108.78億元。
工業生產體係逐步完善。目前,全區已初步形成了以優勢礦產業、建材業、民族手工業、藏醫藥業為支柱的包括電力、農畜產品加工業、飲食品加工製造等工業為主的富有西藏特色的工業生產體係。自治區工信廳的統計數據顯示:僅今年上半年,全區工業增加值就達到20.64億元,同比增長12.7%。
旅遊業“井噴”式發展。據統計,2012年1至6月,全區共接待國內外遊客281.8萬人次,增長25%,實現旅遊總收入24億元,同比增長30%。如今,西藏已經成為全國旅遊的熱點城市。以發展旅遊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有力地促進了西藏經濟結構的升級調整。
重點項目惠民生
自2006年開始,西藏在發展史上又寫下了許多令人歡欣鼓舞的篇章:青藏鐵路建成通車;林芝機場、阿裏昆莎機場相繼順利通航;巴河雪卡水電站、藏中電網應急電源全部投產發電;青藏鐵路那曲物流中心建成;拉薩貢嘎機場助航燈光改造完成,結束了西藏機場無夜航的曆史。
今天的雪域高原,龐大的公路網像血管一樣,將人流、物流、信息流等源源不斷地輸送到西藏各地。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的統計數字顯示:僅“十一五”以來,全區共安排農村公路建設項目781個,總投資45.7億元,解決了161個鄉鎮、1659個建製村的通公路問題,新建裏程14740公裏,農村公路裏程迅速延伸,公路網覆蓋了所有鄉鎮和80%以上的建製村,100多萬農牧民告別了沿襲了幾千年人背畜馱的原始運輸方式,積極融入到改革發展的時代潮流中來。
有關資料顯示,總投資達1378億元的西藏“十一五”規劃188個重點項目覆蓋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麵。
社會事業大發展
黨的十六大以來,西藏始終堅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狠抓“首要任務”,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係,各族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實現更好更快更大發展的群眾基礎更加牢固。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八到農家”工程,解決了20萬農牧民、2.3萬農牧區師生的飲水安全問題,又有8.9萬人用上了電,行政村通公路率達86.4%,農牧區移動網覆蓋率達65%,建成3.5萬座農村戶用沼氣,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1.6%和92.8%,鄉鎮通郵率提高5個百分點,實施了1000個行政村的人居環境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新投入10.14億元解決了6.39萬戶、34萬農牧民的安居問題;新增城鎮就業2.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3.2%以內。政府提供公職崗位1.3萬個,新開發公益性崗位4300個,應屆高校畢業生基本實現全就業。
胡錦濤同誌代表黨的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作的報告中提出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麵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全麵提高......”指明了我們前進的方向。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無私援助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的明天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