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講話,臘七臘八凍掉下巴。
臘月裏,天氣嘎嘎冷,早起來都不敢光手去摸鐵大門,摸上就粘上。
熱手扶上冷鐵,那家夥粘噔噔結實,一使勁能把肉皮扯下來,不能急,等手凍麻涼再拽開,要不然你就把粘那地方哈嘶熱乎嘍。
臘月初四下來一場暴雪。
晚上吼兒嚎兒的大北風刮得賊猛,卷著煙雪使勁往你家門洞灌,外麵風聲整整叫了一宿,人們貓被窩裏撒尿都不敢出屋。
人好歹能擱屋裏貓著,四下的野雞可都遭老罪。
小野雞兒遇見暴風雪就懵燈,滿世界亂飛,哪嘎熱乎往哪嘎鑽,誰家若是南窗戶沒上簾子,它能從你家破窗戶紙紮進屋裏,滿屋子瞎撞,雞毛亂飄,說不定就掉進你家的開水鍋裏,那地方熱乎呀!
這多好,撈出來直接褪毛,收拾收拾多了道下酒菜,這就是所謂的‘野雞飛到飯鍋裏’。
野雞子傻冒煙兒,淨幹那掩耳盜鈴的蠢事,被攆急了就把腦袋往雪裏紮,花裏胡哨賊顯眼的大半身子露在外麵,遇到暴風雪也是,實在找不到地方,野雞子幹脆又把腦瓜子紮進雪裏,一宿活活把它凍死。
第二天一早,風停雪住,人們四下裏去撿野雞,一個個鮮豔的雞屁股在雪地上像開花兒似的。
要抓活的也有,去自己家柴火垛、房山頭尋摸,一看一個準,小野雞貓在裏麵都凍麻爪了,眼睜睜看著你把它拎走。
吉安地區逢五大集,過了初五,往後都是‘臘月集’。
到了初五就有了點年味,人們開始忙年。
所謂忙年,就是民間準備過年物品、置辦年貨的俗稱,又稱‘辦置年嚼骨’。
人們趕臘月集買香臘紙、鞭炮、紅紙、年畫、糖、煙、茶、香辛料等物,早早開始辦年貨。
還有不少鋪子用一大張紙把年貨打包,俗稱‘打年紙包’,窮人家隻能在臘月二十七、二十八趕集去買點東西,俗稱‘趕窮棒子集’。
窮也好富也罷,誰都想過個好年。
過了初五到了初六,各村各屯開始張羅著殺年豬,屠子成了香餑餑。
殺豬也是門手藝,會殺的不著急,哥們弟兄多的也不著急,而那些不會殺豬人口又少的人家,早早都得排號,屠子忙得狠。
請屠子不用花錢,半吊下水、一塊豬肉,給你收拾利索滴。
家人先吃一頓解解饞,留下過年吃的肉,剩下可以賣出去,用不著去集市吆喝著賣,誰家殺豬,村裏沒豬的人家早早都來定好。
天冷,啥玩意都能放住,有個二三十斤肉,打三十兒能吃到十五。
豬頭、豬蹄子,都架火上燒,一是為去毛,二是為燒去毛騷味,不然不好吃。
豬蹄子三十兒吃,豬頭先得供奉老祖宗,到了二月二龍抬頭,家裏人才可以吃豬頭。
過了初六到了初七,滿族的姑娘們成群結隊,興高采烈地爬上山頂石砬上撅年息花枝。
所謂‘年息花’是一種常綠小灌木叢,高一米左右,生長子山崖峭壁峰頂上。此花在早春先開花,後放葉,人們稱它是報春花,也叫幹枝子梅花,漢族人叫它是野杜鵑,朝鮮族人稱它是金達萊。
每當早春冰雪剛剛消融,其他樹木還沒有放葉,這種植物就伴隨著刺骨的春風,在山頂岩縫中最先綻放出豔麗的花朵,罩得滿山滿嶺粉紅一片。春風吹過,花香撲鼻。
年息花必須得姑娘采撅,而且撅枝時還要唱‘年息花’歌:
今個臘七兒,明個臘八兒,上山來撅年息花;年息花,生性乖,臘七兒采,臘八兒栽;三十兒打骨朵,大年初一開。紅花開,粉花開,花香飄到敬祖台;財神來,喜神來,又賜福,又送財;年息花兒道年喜,年喜花兒年年開……
三旗鎮離山遠,而且山上還有胡子,爺們都不敢進山,更不要說是姑娘。
雖然沒人去摘,卻有人來賣,滿族人家多少都要買幾枝兒。
到家把年息花枝條先插入裝滿水的瓶子裏,擺在箱蓋和窗戶台上。二十多天後適逢過年,年息花枝上的花苞正好趕在大年初一的正月裏開花,花期可持續半月左右。
萬裏雪飄的關東滿族人家,伴隨著新年的鞭炮聲,一時花枝怒放,滿屋飄香,春意盎然,真讓人精神振奮,心曠神怡,增添了節日氣氛。
過了初七到了初八,佛陀成道的日子,漢族人家又忙著煮臘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