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有些民怨,但是通過如是身體力行,塞西成功說服穆兄會相信:他認同穆兄會倡導的許多理念,他值得穆兄會信任。
2012年6月,作為穆兄會代表的穆爾西當選埃及總統。兩個月後,在以塞西為代表的少壯派軍官支持下,坦塔維等軍中元老被穆爾西來了個“一鍋端”。
據說,當穆爾西要求坦塔維在隔壁房間等候,並對塞西說要“像個男子漢”一樣接受任命,取代恩師坦塔維出任武裝部隊總司令兼國防部長時,塞西因為激動和緊張而抖得像一片“風中的樹葉”。
在被任命為國防部長的頭幾個月裏,塞西行事低調,努力營造了軍隊不參與政治的形象。而在公共場合,塞西對穆爾西總統表現恭敬。媒體曾捕捉到兩人意見存在分歧時塞西通常是妥協放棄的一方的畫麵。長此以往,穆爾西和穆兄會都相信,塞西是“自己人”。
但蜜月終歸是短暫的。在巴以停火協議、敘利亞問題、埃及與埃塞俄比亞爭端等外交事務以及內政領域上,穆爾西隨後的施政使得軍方日漸不滿。與此同時,穆爾西在治理經濟上的無能以及專權的統治方式,也引起了埃及人民的憤怒。
2013年7月3日夜,埃及民眾多日大規模示威集會後,塞西再一次“站到”人民一邊,他代表埃及軍方宣布解除穆爾西的總統職務。
美國《外交政策》漫畫家隨即創作了一幅漫畫,暗諷這出“無間道”式的逆轉。畫麵中,塞西以持槍姿勢高舉一把大掃帚,擺出一副要把穆爾西“掃地出門”的架勢。
“塞西才是埃及真正最有權力的人,他是埃及‘統而不治’的‘新法老’。”《紐約時報》評論稱。
“納賽爾二世”?
頗耐人尋味的是,穆爾西這位民選總統被解職之後,一向“維護民主”的美國並沒有譴責埃及軍方,也沒有使用“政變”一詞。
其實,塞西一直和美國保持著很親密的關係,對於一個埃及軍人來說,不算新鮮事。
自從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簽訂《戴維營協議》後,美國和埃及在軍事領域的合作就越來越密切。美國每年給埃及軍隊的援助和補貼高達13億美元。同時,埃及有不少官兵定期和不定期地到美國接受軍事培訓,塞西也是其中一員。
但跟之前多次“轉身”一樣,塞西並不著急走向前台,盡管或明或暗的對外表達過“成為總統”的意願;盡管從今年年初的埃及“新憲法”獲得“全民公決”通過之後,他何時參選就已經成為一個“倒計時”的問題。
隻不過,“先選總統”還是“先選議會”,在埃及國內一直麵臨爭議。作為傳統上的“總統製”國家,如果議會先出爐而總統還缺位,那麼很有可能造成政治力量的分散,導致國家動蕩。
1月底,埃及臨時總統曼蘇爾最終宣布,“經過全國範圍內廣泛討論”,他已決定修改埃及未來的路線圖,讓總統選舉先於議會選舉進行。
3月24日,埃及地方刑事法院一次性判處529名穆兄會成員死刑,震驚國際社會的同時,也向埃及國內宣告:穆兄會在政治上永無翻身再起的可能——4月28日,該法院將這529人中的492人改判終身監禁,同時又對包括穆兄會最高決策機構指導局前主席、穆兄會“總導師”穆罕默德·巴迪亞在內的683人做出死刑判決。
兩天後,千呼萬喚下,塞西“終於”走向台前。他宣布辭去副總理兼國防部長、武裝部隊總司令職務,參加新一屆埃及總統選舉。
而到報名截止,此次總統選舉,候選人隻有兩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