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堅定承擔、承前啟後,完成世代傳承和黨的改革。”
4月14日,許久不在政壇一線露麵的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對支持者許下“重出江湖”的豪言壯語。當天,黨內兩位“天王”蘇貞昌、謝長廷相繼宣布棄選,她成了民進黨新主席唯一的候選人,隻差一場“等額選舉”便可再做“幫主”。
2012年“總統”敗選後,她辭去黨主席,“退出”政壇,甚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一年多時間裏,她深耕民間、上山下鄉,還派智囊團登陸;在街頭運動中,“小英青年軍”四處出擊,既幫她打名氣,還把其他“天王”的氣勢硬生生壓下去。
其實,她從未離開過。
培養“小英青年軍”
3月19日,蔡英文宣布參選黨主席。而就在前一天,“太陽花運動”爆發,兩位領袖林飛帆、陳為廷被媒體起底:他們不僅是“綠得流油”的民進黨籍,還是“小英青年軍”的骨幹成員。
所謂“小英青年軍”,是一群受過係統培訓的蔡英文青年支持者。他們可以是小蔡競選幹事,也可以是黨內培訓班學員,甚至是大學裏的社團幹部。3月25日,蔡英文到“占領立法院”現場為學生加油打氣,如此姿態更引發諸多傳聞。
然而,雙方都急著撇清關係。“老實講,我不認得他們。”與帆、廷二人握完手後,蔡英文對媒體澄清說,他們之間並不熟悉;蔡英文辦公室也發表聲明,二人的確參與過蔡英文的競選活動,但“絕非青年軍”,相關傳聞是“意圖將學生動機扭曲成政黨問題”。
話雖如此,“太陽花”中卻處處是“小英青年軍”身影。他們不斷提及的“公民路線”,正是蔡英文未來的黨內改革方向。
“小英青年軍”的大本營在網絡上——“想想論壇”,不少大學教授和年輕黨員在這裏各抒己見、碰撞思想,儼然成為“英派智庫”。值得一提的是,論壇裏有個欄目“中國觀察”,其中不少對大陸政經、社會文化的論述與解讀,呈現一種開放的氛圍,與民進黨“逢中必反”形象頗有區別。
2012年落選後,蔡英文開始積極籌備“小英教育基金會”,集結黨內年輕精英和親綠學者,為培訓“青年軍”提供支持。此外,蔡英文還為多個黨內培訓班講課。光是2012年暑期,她就接連在“凱達格蘭校青年營”、“春雨台灣青年領袖營”等黨內培訓班擔任客座講師。這些培訓班都有派係背景,黨內人士分析,蔡英文此舉等於和所有派係打交道,為自家“青年軍”謀取發展空間。
2013年3月,蔡陣營推出“政治最前線”青年培育計劃,隻要是大專以上在校生都可以報名。參與培育的青年,結束後將到“立委”辦公室接觸政治實務。“太陽花”中帶領激進學生衝擊“行政院”的台灣清華大學社會學碩士魏揚,便曾在“立委”姚文智辦公室實習,姚評價他是“讀書很認真,學術底子也不錯,可造之材”。
探索兩岸、上山下鄉
除了走青年路線,她還在探索新的兩岸論述。
今年1月,“小英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全率團訪陸,被稱為“理解和信任之旅”。兩岸之間的稱謂相當敏感,在記者會上蔡一改往日的“中國”,而用起“中國大陸”、“對岸”等中性詞,引發外界關注。
蔡英文是李登輝“兩國論”的主要炮製者,被認為是“堅(定台)獨”。2012年大選落敗,盡管她本人不直接承認,但外界多認為她輸在了對兩岸關係過於保守、同時也是民進黨中央既定的政策論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