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見到賈大山同誌,大山同誌扭頭一轉就說:來了個嘴上沒毛的管我們。”
4月20日,新華社在《朋友——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紀事》一文裏,回溯了習近平主席當年在正定與好友賈大山的第一次見麵。
2005年回河北省正定縣考察時,習近平稱這裏是自己“從政的始發地”,度過了“不尋常的三年,不同於一般的三年”,也結識了數位哪怕日後身居高位也不曾忘懷的摯友,比如賈大山,再如呂玉蘭。
君子之交淡如水
1982年3月,習近平到正定任縣委副書記,登門拜訪的第一個人就是賈大山。
是年40歲的賈大山,是河北省在“文革”之後摘取中國文學最高獎的第一人,頗有些文人氣。習賈兩人的初次見麵並不順利。
新華社文中稱,當天晚飯後,習近平請時任中國作協河北分會主席李滿天陪同,一起去尋訪賈大山。
彼時,賈大山正在辦公室裏與幾個文友討論作品。當兩人進來的時候,談興正濃的賈大山沒有停止演說。
習近平悄悄地坐下來,耐心地等。等了一會兒,趁賈大山喝水的間歇,李滿天上前介紹。賈大山這才明白,麵前這位高高大大、清清瘦瘦的青年,就是新來的縣委副書記。
接下來,賈大山的反應讓習近平印象深刻,“來了個嘴上沒毛的管我們!”
現場的空氣似乎停滯了一下。但是,習近平並沒有介意,依然笑容滿麵。不一會兒,氣氛就重新活躍起來。
習近平發表於1998年的《憶大山》一文中,記錄了當時的情景:“雖然第一次見麵,但我們卻像多年不見的朋友,有說不完的話題,表不盡的情誼。臨別時……我勸他留步,他像沒聽見似的。就這樣邊走邊說,竟一直把我送到機關門口。”
幾天後的一個晚上,習近平打電話到文化館,把賈大山約到了縣委辦公室。在這裏,他們喝著最普通的花茶、抽著1角5分錢的“荷花”煙,縱論起正定的曆史和現實,比如對正定“高產窮縣”的剖析,如何修複和整理正定文物,以及社會上某些不正之風……
相見恨晚的兩人分手時,是淩晨三點,縣委大院已經關閉。“為了不打擾門衛,近平蹲下身子當人梯,讓大山踩著他的肩膀翻進大門開門,然後才悄悄地回到房間。”這段趣事,賈大山後來講給了時任正定縣副縣長王幼輝。
以後的日子裏,每隔一段時間兩人就要約見一次。有時是在習近平辦公室,多數是在賈大山家裏。淡如水的交往中,誌同道合的兩人友誼日深。
1982年12月23日晚上,賈大山在家裏請習近平和李滿天吃涮羊肉。炭火紅紅,蒸氣騰騰,幾杯酒下肚,話題也熱烈起來,不知不覺就聊到了縣文化局守著全國各縣中屈指可數的多處國家級文物,卻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李滿天半開玩笑地問:“大山,如果讓你當局長,能收拾這個攤子嗎?”
時任文化館副館長的賈大山,借著酒興,脫口而出:“當然可以,隻要給我權力,讓我說話算數。”
這時,習近平果斷地說:“好,就讓你當局長!”賈大山瞬時有點蒙。
原來,針對文化局的亂象,作為縣委分管領導,在多方征求意見並與主要領導溝通後,在常委會上,習近平提議賈大山擔任文化局局長,並獲得了通過。
賈大山難以置信:“可是,我不是黨員啊。”——那個年代,黨外人士在縣裏擔任領導幹部,而且是部門正職,是不可想象的。
“你不用擔心,組織已經有了安排。”習近平回答說。縣委常委會已經形成決議:文化局由局長主持全麵工作。
第二天上午,非黨人士賈大山,從文化局下屬的文化館副館長,連升三級,直接上任文化局局長。
習近平在《憶大山》一文中,全麵評價了賈大山此後幾年的工作:“在任期間,大山為正定文化事業的發展和古文物的研究、保護、維修、發掘、搶救,竭盡了自己的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