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又見範文程(2 / 3)

周垣一路上突飛猛進,突厥匪幫還蒙在鼓裏。

山丹城外,突厥匪幫營地,胡賽尼斜躺在柔軟的地毯上,一口接一口的抽著來自大西洋西岸的福壽膏,快樂似神仙。

中原大戰爆發後,突厥匪幫大頭領胡賽尼見反蔣聯軍勢大,便率部加入了馮玉祥、閻錫山陣營,企圖從中撈一杯羹。結果胡塞尼判斷失誤,馮、閻兵敗,胡賽尼不得不率殘部退到騰格裏沙漠,他的騎兵部隊被張少帥改編成兩個旅。

九一八事變爆發之後,日寇進攻熱河省。胡賽尼看到機會來了,馬上請纓作戰,被張少帥進封為西北騎兵第14聯軍的軍長。

熱河戰役打得如火如荼,我方軍隊傷亡慘重,但是,第14聯軍出工不出力,而且在戰場上乘機吞並了湯玉麟的兩個騎兵旅、一個步兵團,勢力大增。

長城抗戰結束,第14聯軍在胡賽尼的帶領下,決定西進,避開南北雙方的狗咬狗,同時也避免被小鬼子殲滅,到青海西部柴達木地區進行屯墾。

他的如意算盤是:先奪取富庶的寧夏作為根據地,再向甘肅發展,最後奪取青海,獨霸大西北,成為一名突厥王。此刻,第14聯軍已經發展到6萬多人。在西進的過程中,胡賽尼和西北地區的當地軍閥杜穆爾發生了重大的衝突。

西北老軍閥杜穆爾家族因為出賣中國人的利益,當年被左宗棠老帥打了七零八落,潰不成軍,不得不流傳到巴爾喀什湖以西地區。左帥他老人家曾經下令,對陝甘地區的突厥叛亂分子,拒納降,斬立絕。那些叛亂分子在若幹年之後,青島主帥名字依然心有餘悸,,滿清滅亡之後,杜穆爾又拉起了一支隊伍,在西部地區燒殺搶掠,逐漸成為一霸。在其崛起的過程中,這支突厥軍隊大肆的殺戮,一次10萬以上的大屠殺有很多次,許多縣的內地人被殺光,一年之內,陝甘兩省共有1100多萬內地人被殺。突厥軍隊的動機既不是反抗壓迫的"自衛",也不為謀財,不為占地,而是圍獵村莊,對長著黑眼珠的人類不分男女老幼,挨村挨戶,全部用刀砍死,用火燒死,單純為殺人而殺人。當時甘肅的靖遠民謠:"五年三月間,殺氣彌漫天。十餘萬人一朝盡,問誰不心酸。桃含愁兮柳帶煙,萬裏黃流寒。闔邑子弟淚潸潸,染成紅杜鵑。清歌一曲信史傳,千秋壽名山。碧血灑地白骨撐天,哭聲達烏蘭。"

這是世界近代史上最殘暴的種族滅絕大屠殺,比老希屠殺猶tai人手段更殘酷,規模相當於30多次南京大屠殺。幸虧有了左帥他老人家抬著棺材出玉關,西域才沒有被丟失。杜穆爾崛起之後,企圖恢複祖先的榮耀,但一直沒有得逞。現在,胡賽尼要過來搶地盤,杜穆爾絕不肯罷休。

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杜穆爾堅決反對胡賽尼進入寧夏,青海等大西北地區,雙方為此展開決戰。雖然都是突厥軍隊,但兩個匪幫卻勢同水火。

那時的寧夏地域廣闊,與韃靼邊境相交接。如果胡賽尼先取寧夏,後取甘西,就可以打開自己的戰略空間,稱霸大西北。杜穆爾顯然不想讓胡賽尼的陰謀得逞,雙方在古浪城首先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役,西北老派的軍閥本土作戰,借助熟悉地形的優勢,偷襲第十四聯軍。惱羞成怒的胡賽尼,下令屠城,雙方懷著仇恨,打的不死不休。

由於是孤軍深入,沒有群眾基礎和後勤保障,沒有人員和彈藥的補充,第14聯軍劣勢昭然。老軍閥杜穆爾下令堅壁清野,企圖把胡塞尼困死。

零下30攝氏度的天氣,滴水成冰。很多突厥士兵還穿著單衣單褲,別說作戰了,就是生活也非常困難。“胡長官,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後勤部長董玉清提出建議,“幹脆搶tnd。”

胡賽尼下令攻破所有突厥人的土圍子,燒殺搶劫,物資還不夠怎麼辦?就把繳獲來的毯子,剪一個方方正正的,當中剪一個洞,從脖子套下去,弄一個草繩這麼一拴,就成了棉衣。腳上沒有鞋,就把氈子弄到腳上,一下子包住,用一個繩子拴住。凍壞了就烤火,結果烤了耳朵掉了,鼻子掉的,手掉的,腳掉的,也沒有人叫疼,因為天氣實在太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