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萊曼一世逝世後,奧斯曼土耳其的領土擴張逐漸放緩。隨著華夏帝國海事力量的增長、發展,從華夏帝國往歐洲的海陸暢通無阻,這條貿易通道吸幹了奧斯曼土耳其的經濟實力。華夏帝國大量廉價商品的湧入後,使得奧斯曼土耳其的貨幣貶值和通脹,很多小生產者為之破產。以往有效的軍事及官僚體製因蘇丹的管治失當而變異,奧斯曼土耳其其麵臨的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困難,雖然帝國一直向外擴張,但後勁總是乏力,典型的心有餘而力不足。奧斯曼土耳其四周樹敵,西部戰線要防範奧地利,而在東部,又要對抗波斯什葉派的薩菲帝國,而在北麵,有波蘭帝國以及新崛起的烏克蘭哥薩克酋長國。
哈布斯堡王朝為了對抗奧斯曼土耳其的軍隊,發展了數量眾多的星形要塞。這種在奧地利邊界建造的低堡要塞,需要經過長期的圍攻才能突破,而奧斯曼土耳其軍隊對這種堡壘幾乎是毫無辦法,帝國以前所使用的前膛炮都變得無效而且落後,幾乎都可以進博物館了。
在戰場上,奧斯曼土耳其的軍事技術被華夏帝國遠遠的甩出了十條街外暫且不說,歐洲人現在也趕超了奧斯曼土耳其。昔日令人聞風喪膽的西帕希騎兵,在馬特林轉管機槍和燧發槍麵前,變得不堪一擊。如果遇到華夏帝國的新式軍隊,西帕希騎兵隻有被完虐的份兒。自動步槍以及鋪天蓋地的炮火,在這個世界上,幾乎就是無敵的存在。
在對抗哈布斯堡王朝、波蘭帝國、波斯帝國的冗長戰爭裏,奧斯曼土耳其開始用火器武裝步兵,隨著放開了募兵政策,奧斯曼新軍的數量大為提高,但無論是軍紀還是士兵的素質,都嚴重的下降。士兵嘩變,如同家常便飯。龐大的軍隊還給帝國帶著嚴重的財政負擔。
除此之外,傑拉勒運動也是帝國衰落的直接原因之一。早在1519年,謝赫傑拉勒自稱安拉派遣的"馬赫迪,在安納托利亞中部發動"聖戰",提出了“鏟除土耳其君主的暴政,除滅社會的不公,實現人間的正義和財產的平等”的口號,失地農民、毛拉和中小封建主紛紛跟隨他揭竿而起。雖然說起義軍被他賽利姆一世派兵殘酷鎮壓,但是,傑拉勒卻成了安納托利亞第農民起義的象征。在此之後,農民起義不斷。可謂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在卡拉?葉茲哲和達裏?哈桑起義與卡倫,達爾奧盧起義之後,大批農民背井離鄉,形成大逃亡。沒想到僅僅過了20年多年,安納托利亞地區那些不安分的毛拉和大小封建主,又掀起了反抗奧斯曼蘇丹的鬥爭。這一次鬥爭來得更猛更烈,而且更有組織,如果說背後沒有華夏帝國和薩非王朝的支持,那些土包子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就在穆罕默德四世冥思苦想的時候,他的母親杜亨?哈提婕在宮廷女官的陪伴下,走了過來,“陛下,華夏帝國皇帝派遣的宮廷教師以及橋梁建築師來了,你去見一下吧。”
穆罕默德四世高興的拉住母親的手,“在南京的時候,華夏帝國皇帝曾經答應我,要幫助我們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南端的最南處修建大吊橋,現在終於可以施工了。”
全長30.4公裏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最窄處隻有708米。修建這座橋對於華夏帝國建設部來說隻是小菜一碟。
杜亨?哈提婕看著高興的兒子,心中暗想,“你那個便宜爹是一個不吃虧的主,他幫助我們建設大橋,是為了擁有博斯普魯斯和達達尼爾海峽兩岸的大片土地,這兩個海峽之間的馬爾馬拉海中的島嶼將歸華夏帝國。”
就在穆罕默德四世為奧斯曼土耳其修建世紀大橋的同時,北方的波蘭帝國大平原上,烏克蘭獨立運動的武裝與華夏軍第聶伯河兵團正揮師北上,挺進至波蘭東南部的城市紮莫希奇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