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與此同時,赫梅利尼茨基的哥薩克部隊以及韃靼騎兵對波蘭後衛部隊發起攻擊,戰鬥進行了一天一夜,以波托茨基和瑟奇亞克子爵兩位貴族的被俘及其軍隊全軍覆滅告終。
科爾鬆戰役,波托茨基所率領的波蘭立陶宛聯邦主力部隊幾乎全軍覆滅。烏克蘭獨立軍大獲全勝,俘獲波蘭軍隊全部2名主帥以及80名官員、127名軍官,步兵8500人,火炮41門,還有其他堆積如山的物資、大量輜重以及軍旗和其他許多物品。波蘭聯邦軍隊兩次敗仗損失近萬人。
而烏克蘭獨立軍的盟軍韃靼軍隊雖然人數隻有4000人,但是在戰爭一開始,便奪走了大量的戰俘、普通的波蘭農民和財富,斬獲數量巨大。圖蓋別伊為了完成克裏米亞汗的命令,可以說是盡心盡力。出於進一步削弱波蘭立陶宛聯邦的目的,圖蓋別伊建議袁崇煥和赫梅利尼茨基,“哥薩克和韃靼聯軍應該趁著波蘭聯邦軍隊剛剛在戰場上遭遇重創的情況下,以秋風掃落葉之勢,向波蘭立陶宛聯邦進軍。”
這中間還有一個小插曲,馬克西姆-克裏沃諾斯上校的鼻梁骨在戰鬥中被打斷,從此有了一個外號,叫做歪鼻子馬克西姆。鑒於馬克西姆在戰鬥中的出色表現,歪鼻子馬克西姆被烏克蘭自由黨總書記赫梅利尼茨基任命為新成立的賴斯軍團長,“歪鼻子,司令部提供給你50名受華夏帝國培訓的軍官以及軍費和裝備,但招募和訓練新兵的工作就交給你了。”
“請總書記放心,我會把這些昨天還拿著鋤頭的家夥,訓練成一等一的軍隊。”
為了羞辱波蘭貴族,赫梅利尼茨基準備將波托茨基和瑟奇亞克子爵以及其他波蘭戰俘全部賣為奴隸。袁崇煥及時地提醒道,“將軍,與其放虎歸山,不如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赫梅利尼茨基幡然醒悟。他已經不是可以隨心所欲的軍官,而是掌握著數百萬人命運的烏克蘭自由黨的總書記、烏克蘭哥薩克酋長國的元首。個人情感永遠不能替代國家的利益。
最後烏克蘭哥薩克酋長國最高法院判處波托茨基以及諸多被俘的波蘭貴族,包括所有的中低層軍官絞刑並立即執行。波托茨基站在絞刑架下,親眼目睹被哥薩克俘虜的數百波蘭軍官和貴族慘遭殺戮。終於明白波蘭的榮耀和光輝,從此雨打風吹去。
次日的《華夏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烏克蘭的哥薩克點燃了波蘭衰亡之路上的第一把火。強悍的哥薩克人,讓整個烏克蘭都籠罩於戰火之中。”
赫梅利尼茨基領導的烏克蘭自由黨、烏克蘭獨立軍在黃水灘、科爾孫兩戰連捷,勝利的消息如風一樣傳遍了烏克蘭大草原,牽動了烏克蘭社會廣泛的民眾階層,大大地鼓舞了受壓迫的烏克蘭農奴以及哥薩克、新教教徒以及知識分子,一掃烏克蘭社會一蹶不振的陰霾。在第聶伯河的兩岸廣大區域之內,人們紛紛揭竿而起。在烏克蘭自由黨領導下,各地的哥薩克農奴,以及城鎮平民,都自發的建起了起義隊伍,拿起鋤頭和馬刀等各種武器,進行鬥爭。或許是對貴族,地主老爺的仇恨積壓得太久,一旦爆發出來,便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起義者被烏克蘭自由黨組織起來,攻占地主莊園,分發地主財產和土地以及女人。昔日作威作福的地主老爺、為虎作倀的管家以及猶太人二地主,無一例外的被送上斷頭台。一向作威作福的羅馬天主教和東儀天主教的神職人員也不能幸免。
獨立大起義的烽火迅速在烏克蘭境內蔓延開來。
趁他病,要他命。
波蘭立陶宛聯邦大亂,奧斯曼土耳其、瑞典王國、韃靼人以及勃蘭登堡等國家,紛紛趁火打劫,從多個方向攻入波蘭立陶宛聯邦。波蘭進入“大洪水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