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3 / 3)

華夏帝國的移民政策,持續不斷的吸引著世界各國或者地區的人才和資金,尤其是被那些戰亂籠罩的地區。比如,羅馬尼亞中部的特蘭西瓦尼亞公國。

1657一月,誌大才疏的特蘭西瓦尼亞大公喬治二世萊考茨訪問華夏帝國之後,被周垣氣吞山河的氣勢所感染,突發奇想,準備與瑞典王國,哥薩克酋長國結盟,希望趁著鄰國波蘭麵臨大洪水時代的生死存亡關頭時,和盟友一同瓜分波蘭,當然,萊考茨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從波蘭王國搶劫大批的財富,然後從華夏帝國購買各種工業品和奢侈品,以便自己消費。這裏提一句,波蘭大洪水時代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大洪水,而是北歐強國瑞典以及其他國家對波蘭的戰爭,在以後的章節裏咱們會談到。

單說萊考茨為了打贏這場勝仗,從華夏帝國帝國銀行貸款,購買山毛櫸大炮兩百門、火繩槍一萬支,燧發槍一萬支、鋼製四輪馬車300輛,武裝了部隊25000人。

波蘭軍隊在三方的打擊之下,節節敗退,華沙失守,波蘭王國幾十年所積累的財富被洗劫一空,萊考茨和他的盟友在戰爭中大發橫財。波蘭國王派遣大將斯特凡?恰爾涅茨基進行反擊,萊考茨遭到慘敗,在回國的途中又遇到波蘭盟友克裏米亞汗國的阻擋和襲擊,雖然萊考茨本人先一步回國了,但他一萬多人的軍隊卻被克裏米亞軍全部俘虜並作為人質,連帶導致國內的巨大混亂和奧斯曼土耳其的覬覦。

為了躲避戰亂,羅馬尼亞特蘭西瓦尼亞大公國國內的大量貴族、地主,知識分子等精英階層,紛紛前往黑海沿岸的港口康斯坦察市。這個在歐洲僅次鹿特丹第二大港口城市,氣候溫和,港灣開闊,冬季不凍。華夏帝國在這裏建有黑海艦隊的基地和租界。在帝國殖民當局的管理之下,康斯坦察的造船業,造紙、紡織、食品、漁業迅速發展起來。順利的辦理簽證之後,羅馬尼亞的精英階層迅速乘坐客輪前往中國,少數人則通過陸路記入華夏帝國的中亞地區。但無論怎樣,他們都攜帶著大量的真金白銀以及珠寶,以保證他們在華夏帝國過著優越生活。

麵對人才和資金的外流,歐洲以及其它地區的皇室以及政府采取了種種限製政策,但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無論是資本還是人才,都不會停留在一潭死水裏麵。而就在此時,華夏帝國政府及時在帝都金陵召開了關於吸納國外資金以及招攬國際經濟政治精英會議。

華夏帝國的首要目標是要防止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有潛在威脅的國家包括英格蘭王國、法蘭西王國、瑞典王國以及波蘭帝國、奧斯曼土耳其、薩菲王朝,莫臥爾王朝等區域性的大國,同時,更要防止他們結盟,從而威脅到華夏帝國。

按照周垣的設想,華夏帝國要確保世界各大國的力量均衡,這樣有利於保持華夏帝國在全世界政治、經濟、軍事當中的老大地位,絕對不能允許任何一個區域性的大國,有能力挑戰華夏帝國的權威。

在對歐洲各國進行漢化的同時,周垣還要求帝國的戰略欺騙局、帝國文化部,對外情報局、華夏軍隊對外軍事情報局等國家強力部門,“要做到,一、把奧斯曼土耳其大卸八塊,鼓勵地區的民族獨立,把巴爾幹半島變成一個火藥桶。二、鼓勵阿拉伯人民獨立和建立一個個的酋長國,並讓他們彼此之間針鋒相對,互為寇仇。三、鼓勵南亞次大陸各個土邦獨立,並和他們建立外交關係,輸出漢文化,四,把英格蘭、法蘭西等歐洲大國作為邊緣化的對象。

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周垣更強調軟侵略、軟性透,通過免費的輸出文化,用華夏帝國的價值觀念、意識形態給各國政要、精英階層包括貴族、騎士、新興資產階級及知識分子、群眾洗腦,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