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陸海空儀仗隊 上(2 / 3)

帝國的儀仗兵,有時候還要執行一項特殊任務。

華夏帝國的政治家、科學家徐光啟去世之後,便由帝國的儀仗兵抬棺,終而有禮,哀榮兼殊。

起靈的時候,16名個頭均等的儀仗兵,身著嶄新的禮服,臂帶黑紗,神情莊重和著哀樂的緩緩節奏,抬著安放徐光啟遺體的靈柩送上靈車。

哀樂低緩,戰士們的步伐沉重、舒緩、莊嚴而有節奏。靈柩像是飄浮在平靜的水麵上,載著17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徐光啟靜靜地遠行。

很少有人知道,儀仗兵穩重的步伐裏,包含著無數次艱辛的訓練。

一瓶滿滿的清水放在500多斤重的木板上。這是你抬著沉重的木板,走在高低不平、坑坑窪窪的路上。因為有台階,前後人員不斷的交換高度,才能保證盆裏的水不溢出。強化訓練讓戰士們肩頭和臂膀由紅變腫,脫皮掉肉,直至出血。然而他們沒有一個人吭聲,特殊的訓練照常進行。

華夏帝國三軍儀仗隊每天還有一個例行的工作,就是每天中午12點,在南京紫禁城廣場舉行三軍儀仗隊的換崗儀式,曆時一個小時。現在已成為金陵新48景之一,觀看的人數遠遠超過燕磯望曉、雨花尋石、秦淮放舟、北湖二遊、靈穀補鬆、掃葉登樓、桃渡尋詩、莫愁賞夏、三台探洞、清涼拜佛、半山逭暑、鍾阜愁雲、棲霞尋碑等老的景致。

換崗儀式是克裏斯蒂娜和周垣在訪問瑞典之後,所提出的建議。周垣遵從了克裏斯蒂娜的意見。但凡比自己先進東西,周垣都會虛心的學習。因為瑞典皇家儀仗隊的曆史,要早於華夏帝國,堪稱瑞典王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1623年,周垣的未來的嶽父、瑞典女王克裏斯蒂娜的父親古斯塔夫為了彰顯皇家的威嚴,親手組建了瑞典皇家儀仗隊並規定每天中午12點在王宮前舉行皇家換崗儀式。古斯塔夫還詳細擬定了儀仗隊的穿著、儀式的程序等等細節。從此,皇家儀仗隊換崗儀式在瑞典社會生活中閃亮登場,雖然曆經風雨滄桑,政壇風雲突變,但換崗儀式從內容到程式始終不變。

周垣出訪瑞典王國的時候,就曾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中心的瑞典皇宮裏,與克裏斯蒂娜一起觀看了換崗儀式。建於16世紀初葉的瑞典王宮,為一方形小城堡,除大門前兩隻張牙舞爪的石獅標誌著其皇宮的身份外,整個建築並不張揚。與華夏帝國的紫禁城、英國的白金漢宮,法國凡爾賽宮等富麗堂皇氣勢恢宏的皇家宮殿相比,瑞典王宮就低調得多。當然,這也與瑞典當時的國力有著很大的關係。

“親愛的,請你不要自慚形穢。”周垣摟住克裏斯蒂娜的細腰,“你娘家雖然窮,但我絕對不歧視。”

克裏斯蒂娜勃然大怒,當眾發飆,用力掐住周遠胳膊上的肉,“第一,我從來沒有自慚形穢過,第二,我是你的妻子,你愛我就要關愛我的家庭和國家。如果你認為瑞典王國經濟實力差,那麼你協助瑞典把俄國人的土地奪過來。然後在進行大規模的投資。”

“我這不是沒事找抽嗎?”周垣疼的齜牙咧嘴。

“我好心讓你看皇家軍隊的換崗儀式,你自己就說三道四,怪誰?”

遠處,馬斯特戶格大教堂高高的鍾樓,鍾聲響過12點。

皇家禮炮隊鳴響禮炮13響。

自從進入大航海時期以來,世界的海洋大國的軍艦之上,均裝備了數量不等的火炮,當戰艦進入友好國家的港口之前,或在公海上與友好國家的艦船相遇時,為了表示沒有敵意,便把船上大炮內的炮彈統統放掉,對方的海岸炮艦船也同樣做以表示回報。這種做法以後就逐漸成為互致敬意的一種禮儀。由於當時最大的戰艦裝有大炮21門,所以鳴炮21響就成了一種最高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