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打擊邪教 2(2 / 3)

在賀人龍的指揮之下,陝甘寧一帶的軍民,采取定點清除、步步為營的策略,以集中兵力,對叛軍占據地區逐個斬草除根式的清除。

邪教武裝在金積堡周圍布置了五百七八十座堡寨,負隅頑抗。

平叛部隊用重炮轟擊各個寨堡,金積堡包圍圈,逐步縮小。曆時三個月,金積堡叛軍糧食消耗殆盡,不得已投降。賀人龍下令,““石頭要過刀,茅草要過火,人要換種。斬草除根,永絕後患!”

隨後,河州、西寧邪教叛軍陸續被剿滅,肅州成為陝甘原教旨主義暴亂軍最後彙合的堡壘。

周垣命令帝國反恐部隊、新組建的快速反應部隊進軍肅州,後又加派山地師和生化部隊。

肅州周圍數十多個堡壘首先被反恐部隊攻破。

隨後,前來支援的重炮部隊用大口徑火炮攻城,城隨坍隨壘。

但半個月時間之內,肅州仍未攻下。賀人龍勃然大怒,親自到肅州督戰。曹操羅汝才率領高原軍區的一個機械化步兵師,前來支援。

教匪叛軍孤立無援、傷亡慘重,不得不放棄戰鬥,向賀人龍投降。

叛亂分子當中的主要頭目,全部被淩遲處死。其餘的協同者,遭到流放新幾內亞島。

殘存的邪教叛軍,由大通經永安冒著冰雪嚴寒向河西奔去。

周垣致電賀人龍,命令駐守的扁都口的華夏軍,放過叛軍,“讓他們出嘉峪關外,最後把他們趕過裏海。我軍可以借助平叛為名,向西亞進軍。”

進入天山省境內的邪教叛軍擁有3萬軍隊,8萬多名家眷。他們當中還包括一些不願意留在關內受安置的叛亂分子。

西出陽關之後,邪教叛軍的好日子到了頭,他們的生活變得,十分困難。茫茫戈壁,水源極缺,人煙稀少,沿途死傷人不少。當時為爭奪一口水井,叛軍之間甚至互相爭奪,操刀相向。

沿途走不動而的掉隊的,被酒泉、哈密、昌吉、清水、焉香、鞏留、伊寧、霍城等地的兵團戰士抓捕後,全部送往了裏海流域。幾百年之後,在裏海西部地區,仍有些操陝甘方言的人,他們就是當年掉隊的邪教叛軍的後代。

進入天山省境內之後,邪教叛軍,已經失去戰鬥力,隻有擇路逃生。而帝國的平叛部隊則亦將剩勇追窮寇。豪格、盧象升、羅汝才奉命調集重兵準備將邪教叛軍全部剿殺。

據帝國參謀部統計,這次出關參加剿匪部隊,總共有十個軍,32萬人、火炮6000門,戰車8000輛,飛艇450架。

皇帝陛下的秘密命令是,“將這些叛軍趕八,到黑海邊,把裏海變成中國的內湖。凡是收留、接濟叛軍者,均視為華夏民族的公敵。”

“平叛部隊要一邊追擊,一邊修路和修建堡壘,建設地方政權。各個部隊要采取穩紮穩打的辦法,這次剿匪任務,以十年為期,快點慢點都不行。”

向西逃竄的邪教叛軍拖兒帶女作戰,老女人孺皆有。他們馬背上一邊是裝娃的背簍,一邊是做飯的鐵鍋。有時飯剛做好,帝國追兵不早不晚的追到到了。叛軍將飯鍋一掀,用濕泥土一冷卻,馱上馬背,拔腿就走,繼續餓著肚子跑路。

華夏軍的目的就是,把叛軍肥的追瘦,瘦的追死。

邪教叛軍要想西竄,就必須翻越帕米爾高原的恰克馬克山口,在這裏,即使是帝國邊境部隊按照陛下的命令放他們出關,但能不能活著走過雪山,還是個未知數。

作為世界的屋脊,帕米爾高原是亞洲大陸南部和中部地區主要山脈的彙集處,它群山起伏,連綿逶迤,雪峰群立,聳入雲天。

帕米爾共分八"帕",由北向南依次為:和什庫珠克帕米爾、薩雷茲帕米爾、郎庫裏帕米爾、阿爾楚爾柏米爾、大帕米爾、小帕米爾、塔克敦巴什帕米爾、瓦罕帕米爾。

為了保衛這一片領土,華夏帝國陣在各帕原先八所卡倫的基礎之上,建設了18座哨所和20個補給站,用於保證交通線,保衛邊疆﹐巡查國境。各種卡倫根據各自的任務﹐有的在固定地點守望﹐有的在一定範圍內巡邏。有些相近的卡倫則組成網絡﹐在適中地點設立標誌﹐各卡倫官兵按規定路線巡查﹐到設有標誌的地點會哨﹐交換籌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