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先投誠帝國的西康省的那些土王土酋也乘機蠢蠢欲動,社會變得動蕩不安。尤其以雅礱江一帶泰凝土司最為猖獗。
雅礱江穿過地質斷層帶,沿河多產金砂。川邊金夫在土司的默許之下,未經帝國政府準許,私往淘采。凡淘得者均須向土司繳納稅金。那些土酋、土王曆年來獲利頗豐。黃金進入了私人腰包,嚴重毀壞了政府的利益。
範文騰下令西康省警視廳派遣大批的警員,關停那些私人的采金作坊。不想一百多名警員,竟然遭到了當地土人的突襲,全部被殺。
範文程,鼇拜聞訊之後勃然大怒,派遣軍區混成旅進駐打箭爐,相度事機,剿滅叛軍。
打箭爐座落在群山層疊的峽穀之中,兩岸峰巒夾峙。折多河、雅拉河浪卷雪山之水穿城而過。地形複雜多樣,大雪山脈之折多山將縣境分為東西兩大部。東部高山峽穀間亞熱帶氣候,桃紅柳綠,物產富饒,乃是康巴江南;西部山原地貌,的高原型大陸氣候,一山有四季,十裏不同天。
一千多萬畝天然草場,是最優秀的高原騎兵訓練基地和戰馬繁殖基地。
西康省軍區混成旅包圍泰凝土司寨,要求叛軍無條件投降,否則就把他們打入舊石器時代。
泰凝土司寨曆時百年,全部用條石築成,異常堅固。泰凝企圖以險據守,對抗華夏軍。
混成旅見勸說無效,用迫擊炮發射氯氣炮彈。兩天之後,泰凝土司寨完好無損地被收複。混成旅繳獲白銀40萬兩,黃金6萬兩,其他的物資若幹。
隨後,混成旅再接再厲,殲滅西南夷犛牛部落。李岩命令混成旅長期打箭爐,監事蠻人,並在此建設若幹個訓練基地,讓內地的戰士在此進行騎兵演練,逐步適應高原環境,為下一部進駐高原省做準備。
範文程派遣一批文職官員進入打箭爐,設置流官,興建城垣,並從內地先後遷入數萬漢民建設集體農莊和集體牧場。
麗江木府。
木懿眼看割據一方無望,極不情願的與帝國政府特使袁崇煥簽訂《麗江改土歸流協約》,領主莊園徹底瓦解,土地所有權落入朝廷手中。
協約規定,改土歸流之後,“流官掌印,錢糧稅課全歸流官控製;流官控製地方武裝,解除了土官兵權;剝奪了領主對礦場、鹽井和茶葉的獨占權,由朝廷專營;創立義務教育學校,推廣義務教育,公文中一律使用漢語。儒家漢文化,從木氏家族的專有壟斷中解脫了出來,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
木氏領主從麗江土地的最高所有者轉變為麗江自治州的終身州長,保住了他應有的政治地位。比起那些因為對抗帝國政府而身死名滅的家夥來說,木懿也算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麗江土司府總體建築風格為仿紫禁城而建,其建築"稱甲滇西",在帝國的建築史上,有所謂“北有故宮,南有木府”。是麗江文化的"大觀園,建築之宏偉、宮殿之輝煌、雕刻之精致、構件之玲瓏、繪畫之璀璨,真可謂美輪美奐,無與倫比。
改土歸流之後,木氏領主搬出了土司府。
帝國政府將土司府改為帝國滇西曆史博物館。
新任麗江知府夏完淳就任之後,立刻追比文案,將巴鬆沉閣公文、木家祖遺田冊憑據及一切卷宗,全部送往位於帝都南京的帝國曆史博物館,作為研究土司發展史的證據。
原來在莊園中的農奴被釋放後,或者參軍入伍,或者加入集體農莊,當然的也有的成為自耕農。
沒有了關卡,市場也為之繁榮昌盛!夏完淳在給皇帝陛下的奏折中寫道,“麗江府市,湫隘囂塵,環市列肆,日中為市,名曰坐街,午聚酉散,無日不集,四鄉男婦偕來。商賈之販中甸者必止於此,以便雇腳轉運。麗婦不習紡織,布帛皆資外境。合市所陳,稻梁布帛居其半,餘則食物薪蔬菜。”
“昔木舍多居此,頭目蜂從,人煙湊集。以鹽酒蔬米交易相通。每日申酉方集,至晚燈火照耀,市聲宣。”
川滇公路開通之後,麗江成為應對高原的一個經濟重鎮,西北通查木多,北可達巴塘裏塘和打箭爐,南通大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