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璆率領部隊奔東城突圍,但是因為清軍防衛嚴密,無法突破,便向南狂奔,多鐸下令放開一個口子,放開敵人,為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土兵見此情形,呼喊著離開。
守城的兵丁見主將跑了,全都拋棄兵器和盔甲軍服,紛紛從城牆上跳下逃命。有人因此摔碎了腦袋而死,還有摔折了腿骨的。再回頭看看城牆上已空無一人。
率先入城的清軍士兵揮舞兵器,白刃亂下,守城的丁壯驚慌奔逃,互相擁擠踐踏。因為逃跑的人太多,下城的道路很快被堵塞。棒子兵丁壯無奈之下,隻好跳上民房逃跑,摔死摔傷者十之八九。僥幸活下來的人,在屋頂上飛奔,也不管身後一片瓦片狼藉。躲在屋中的居民,皆驚惶萬狀。但此刻卻不得不,屏息靜氣,以免驚擾了追殺的清軍士兵。
多鐸率領全副武裝的清兵入城,步伐嚴整。
那些精明的棒子軍民,開始設案焚香,一片媚態,對清軍以示臣服和不敢抗拒。
多鐸對手下軍官笑道,“讓兄弟們樂嗬樂嗬吧!屠城3日,大搶3日。“
當地幸運的一個讀書人在回憶錄中寫道“城破那天,諸婦女長索係頸,累累如貫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滿地皆嬰兒,或襯馬蹄,或藉人足,肝腦塗地,泣聲盈野。”
龜城變成了屠宰場和人間地獄,血腥惡臭彌漫,到處是肢體殘缺的屍首,一切社會準則都不複存在了。
有些精明的棒子為了性命得以赦免,像奴隸一樣為清兵服務,替這些入侵者做飯,打掃衛生。等後來的人再想加入進去,卻被謝絕了。
大屠殺持續到第二天。
棒子們對死亡已經麻木。一旦遇到清兵,也不管己方的人數多少,全部俯首匍匐,已經就任,引頸受刃,無一敢逃者。
事實上,並不是清兵有多麼勇敢,而是棒子們太軟弱。一個清兵,遇見近五十名青壯男子,清兵橫刀一呼:“蠻子來!蠻子來!”這些人皆戰戰兢兢,無一敢動。這個清兵押著這些人無捆綁去殺人場,無一人敢反抗,甚至沒一人敢跑。到刑場後,清兵喝令:“跪!”呼啦啦全部跪倒,任其屠殺。
有些地痞無賴和遊兵散勇趁機渾水摸魚,抓住那些落單的家夥,立刻拷打,要他們交出財寶來,否則立刻處死。
還有一些人躲在垃圾堆裏,身上塗滿了亂七八糟的東西,希望不被人注意到。
但是清軍也不少,他們或者用長矛猛刺垃圾堆,直到發現躲藏在裏麵的人為止。
第三天,多鐸命令部隊開始放火,“這些小棒子,沒有一個好東西。把那些房子全部給我燒掉。我要讓他們知道,這就是和皇軍作對的下場。”
這年頭的房子多是草木結構,遇火即燃,而且一燒就是一大片。
那些僥幸活下來的人們,很多人被無情的大火吞噬。也有一些人跑到街上,正當他們準備長出一口氣的時候,很多人被正在屠城的清軍殺死。更多的人是被那些遊兵散勇,或者流氓無賴,亂棒打死。
一場暴雨不期而至,算是救了那一些男女老少棒子。
第四天,多鐸命令貼出布告,開倉放糧賑濟災民。
這些軍糧是李璆多年積累下來的,,堆積如丘陵,現在他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多鐸看著往來負載領取糧米的人,冷笑不已。
那些饑民無不是焦頭爛額,斷臂折脛,刀痕遍體,血漬成塊,滿麵如燭淚成行,碎爛鶉衣,腥穢觸鼻。很多人都手持拐杖,挾著一個草袋,正如神廟中的竄獄冤鬼。有一點樣子能讓人看得進去的倒是那些乞丐。眾人爭搶糧米之時,你爭我奪,互不相讓即使是至親知交也絲毫不顧。那些身強而凶悍的人一次次地往來搬運糧米,而弱者竟日也得不到一點糧食。
第五天,天氣晴朗,萬裏無雲。
道邊的積屍經過雨水浸泡而暴漲,皮膚呈青黑色如蒙鼓皮,血肉在裏麵潰爛,穢臭逼人,再經過太陽暴曬,氣味愈加濃烈。為了避免瘟疫,多鐸下令讓清軍焚灼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