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克裏斯蒂娜的中國情 2(3 / 3)

華夏帝國國家博物館藏品高達一千四百萬件之多,規模是克裏斯蒂娜博物館的兩倍。

一共有三十多個分館,包括古埃及文物館、希臘羅馬文物館、南亞次大陸文物館、南歐文物館、非洲文物館、美索不達米亞文物館等。

北歐文物則劃歸克裏斯蒂娜博物館。

法蘭西王國首相黎塞留參觀帝國國家博物館時候,感慨如此豐富的珍藏,不禁驚歎於華夏帝國的財力和對古代文物的真摯熱愛。“華夏帝國是唯一的日不落帝國,華夏軍隊稱霸全球,華夏帝國博物館藏品驚人的增長速度直追帝國殖民地的擴張速度,大量海外文物流入至此。”

“首相閣下,正因為我們的保護,才使得歐洲的很多文物免於戰火。”周垣笑道,“實在是功德無量。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黎賽留呆愣住了,隻能這難道是傳說中的自我表揚!

為了豐富法蘭西盧浮宮博物館的收藏,黎塞留提議文物交換辦法。

周垣經過與錢謙益,吳宗達,克裏斯汀娜商議之後,決定將部分重複的中國文物,從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到魏晉石佛、敦煌經卷、唐宋書畫、元明瓷器,同法蘭西盧浮宮博物館交換。

盧浮宮博物館將羅塞達碑運到帝國博物館,中外學者發現,羅塞達碑竟然是無人能識的天書。就如同著名的西夏文,一直未能破譯。

“文字的存在意義是將那些因死亡而中斷殘缺的人類思想妥善保留,不過,一旦某個民族的文字成為無人能識的天書,該民族的本來麵目便不可避免地遭到湮沒。”克裏斯蒂娜對周垣說道,“陛下,你總不能看著古埃及文明從此消失在曆史長河裏吧?”

周垣看看錢謙益,“老錢,你播通古今,難道不認識石碑上密密麻麻的蝌蚪文字?|”

錢謙益輕輕搖頭,“陛下,我也不認識,不過。我可以推薦一人,此人乃是陝西周至縣人,我華夏帝國著名金石學家、藏書家。家有"傲山樓",藏書萬卷。”

“老錢,你說的那人可是趙崡老先生,今年恐怕70多歲了。”

“正是此人,趙崡年輕時節,常和家人與拓工出入荒野叢中訪拓碑文,並向經常遊覽四方的朋友索求。"時跨一驢,掛偏提,拓工挾楮墨以從。每遇片石闕文,必坐臥其下,手剔苔蘚,椎拓裝潢,援據考證。"每獲一名碑,必摩弄累日,不忍釋去,片石文字,輒疏記之。苦心孤詣30餘年,在家鄉廣拓碑刻,又托友人四處搜求,積存碑文253種,一一撰寫跋尾,收集大量舊碑,一一考證,仿照歐陽修、趙明誠金石著作體例,編著《石墨鐫華》8卷,萬曆四十六年成書。”

周垣說道,“這事我記得,趙崡因無力全文刻印,收錄碑目並附跋尾。帝國文化部出自出版了《石墨鐫華》。”

趙崡很快坐火車來到了帝國首都南京。

因為,這一年,京滬鐵路徐州到南京段已經開通,著名的隴海大鐵路已經全線運行。

趙崡來到南京,立刻顯示出不同凡響,“陛下,這些是古怪圖案,應該古埃及人刻在神廟和宮殿牆壁上的象形文字。”

“老先生果然是厲害。”周垣眼裏滿是崇拜的小星星。

趙崡笑道,“如果不是這塊石頭上刻有三種字體的碑文,我也看不懂實際內容。這種類似的蝌蚪文,與早期的甲骨文裏有些類似。都屬於象形文字。不過,真正讓我讀懂碑文的,是上麵的希臘文。這塊石碑,是埃及托勒密王朝時代的祭司所製作,作為當時的國王、年僅13歲的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時的紀念。”

羅塞塔石碑由上至下共刻有同一段詔書的三種語言版本,分別是埃及象形文,埃及草書與古希臘文。因為埃及象形文之讀法與寫法徹底失傳,羅塞塔石碑獨特的三語對照寫法,意外成為解碼的關鍵。

這個偉大的開端燃起了華夏帝國古文學家破解天書的雄心,趙崡經過苦心孤詣孜孜探索,終於摸清了這些符號的秘密。借助的發現,大量的紙莎草文書被翻譯出來,失落的古埃及文明像電影畫麵一樣清晰地呈現於世人麵前,古埃及學應運而生。

趙崡被任命為華夏帝國語言大學並兼任國家圖書館的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