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部分都是冷兵器,”管富才笑道,“這就好對付了。不過要成為奧斯曼蘇丹的禦林軍,恐怕不容易吧?”
“挑選條件很嚴格,差不多是百裏挑一。”巴基爾說道,“首先必須是穆斯林,其次是必須精通各種武器。他們同耶尼切裏軍團一樣,是奧斯曼是他的左膀右臂。”
“那麼說,西帕赫騎兵到這裏來是為了擔任督戰隊?”
“正是。”巴基爾抬頭看看遠方的綠洲,“奧斯曼蘇丹並不相信西帕希騎兵和阿今日騎兵以及步兵部隊。原因在於西帕希騎兵是領主騎兵,地位大致相當於歐洲國家的騎士。奧斯曼蘇丹並不給他們發薪水,而是許以土地作為作戰的報酬。不過,西帕希騎兵是奧斯曼帝國最大規模的騎兵部隊。”
管富才舉起望遠鏡,看著綠樹上的椰棗樹在風中搖曳,阿拉伯單峰駝緩慢的行走,“你說的這個我知道,就是軍事采邑製。奧斯曼蘇丹把大量的土地作為采邑賜給武將功臣,而獲得土地的軍事采邑主(西巴希)必須為素丹提供騎兵,參加征戰。”
“司令官閣下真是見多識廣,我很欽佩。”巴基爾說道,“奧斯曼蘇丹聲稱帝國“是用馬刀取得的,也隻有用馬刀才能維持”。推行軍事采邑製之後,奧斯曼蘇丹減少了大部分軍事開支,同時保證了軍隊的迅速動員。各地的領主擁有對該土地上居民的稅收征收權,他們不僅是奧斯曼帝國的一支軍事力量,而且是一支主要的政治力量。整個奧斯曼帝國,大大小小的領主有4萬多個,他們向奧斯曼提供的騎兵多達11萬人。西帕希騎兵在戰場上紀律性非常強,通常不會依靠人數取勝,而是更依賴於指揮和戰術。”
華夏帝國聯軍和奧斯曼軍隊在位於阿邦山和納卡穆山之間的薩那盆地展開了決戰。
華夏帝國40多輛裝甲車呈一字形排開,黑洞洞的馬特林機槍槍口直指前方。
裝甲車後麵,是炮兵和步兵部隊以及哈希德部落阿今日騎兵部隊。
對麵,兩萬多名奧斯曼軍隊刀劍出鞘,整齊劃一,威風淩淩。
西帕希騎兵戴著奇恰克盔、身穿科拉津鎧甲,戰馬也全部穿上了護具。
圓形的奇恰克盔下連綴著一圈環甲遮蓋住整個麵部和頸部,隻露出眼睛。就像穆斯林婦女遮麵用的紗巾。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頸部通常是弓箭手們射擊的最主要和最致命的目標,而頭巾盔恰好為此提供了有效的防護。
鐵環和板甲混合的科拉津騎兵鎧甲,細密的鐵環將身體各部位的防護鐵板連綴起來,組成一副完整的全身甲。步兵穿著卡紮甘德覆布環甲,跟在後麵。
奧斯曼重裝騎兵在這個時代已經發展到盡頭。每一位戰士,裝備兩把辛塞爾馬刀,一把在腰間,一把在鞍具中,一把雅塔幹步戰刀,兩支火繩手槍。
整個奧斯曼軍隊眼裏充滿了興奮,從被征服的土地上獲得軍事虜獲品、奴隸和貢品作為發財致富的源泉。
管富才一聲令下,40多枚火箭炮發出了怒吼。
炮彈在密集的奧斯曼軍隊中爆炸開來,瞬間死傷大片。
奧斯曼重裝騎兵臨陣不亂,催動戰馬向前衝去,臨近華夏聯軍500米開始加速。
不過這次他們遇到了騎兵的克星,馬特林機槍陣地。
火舌從裝甲車中噴射出來,如死神的鐮刀,收割者奧斯曼重裝騎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