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3年1月1號,《華夏日報》駐北京辦事處,向政治保衛局轉達了一項機密的消息,朱由檢派遣錦衣衛秘密通過解放區,到福建、廣東、貴州、雲南、四川、江西,湖南,要求各地督撫像華夏解放區發動攻擊,顛覆華夏朝政權。
周垣下令,政治保衛局配合華夏軍各軍團迅速出擊,在各個碼頭、關隘、交通要道,加緊盤查可疑人員。
最後,大部分錦衣衛密探被捕,有少數的漏網之魚來到了江南各省,
江西巡撫接到朱由檢的密旨之後,扣下了錦衣衛特使,“現在大順軍正在進攻九江,我自己都自顧不暇,所以很抱歉,我不能盡職。”
另外一個錦衣衛特使來到了湖北,正趕上張獻忠的大西軍進攻蘄州。也該著錦衣衛特使倒黴,他被大西軍抓了壯丁,在填護城河的過程中被流彈射死。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大西軍擊敗扼守湖北蘄州的明朝總兵方國安之後,收編一萬多名明朝正規軍。
勢力大增的張獻忠,信心爆滿,首先對漢陽發動攻擊。
漢陽城內,有華夏軍的糧倉、帝國銀行、帝國郵政局、帝國船運公司等機構,周垣絕對不能容忍流寇覬覦華夏朝的財富。
早已潛入漢陽城內的華夏軍第五集團軍步兵旅和明朝軍隊一起奮起抵抗。
張獻忠不願意樹敵過多,放棄油水不大的漢陽,準備率領大部隊渡江,攻擊武昌。
早在半月之前,武昌城內的富商、地主、士紳早已將家中的金銀珠寶存入帝國銀行,而後率一家老小或者順江而下到金陵避難,或者逆流而上,逃亡被華夏軍控製的嶽陽。或者經沿漢江北上,投奔漢中華夏軍解放區,
如今的武昌城內,隻剩下少量的留守官員、以及那些老弱病殘的苦哈哈、監獄裏的罪犯、明朝軍隊,以及那些不信邪的居民,。
1633年1月中旬。
江漢平原上,北風呼嘯,雪花飄飄。
江漢重鎮武昌,形勢岌岌可危。
城牆之上,守城士兵穿著單薄的冬衣,畏縮在避風之處。已經有半年沒有發餉,大家都是饑一頓飽一頓的。
參將崔文榮立在風雪之中,陰沉著臉不語。
北麵,華夏大軍正在圍攻襄陽,不久即可南下。東麵是張獻忠部兼程而來,重兵壓境。無論哪一支軍隊,都不是好相與的。
現在武昌城內一片混亂,缺兵缺餉,朝不保夕。
要想保住武昌城,唯一的希望就是楚王朱華奎能夠拿出錢來養兵設防。
分封在這裏的楚王分封在武昌,依靠累世搜括,積聚了龐大的財富。可以說是富可敵國。國庫裏的錢糧基本轉移到了楚王家裏。
昨天,湖廣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的官員們齊集楚王府,大家一起跪在朱華奎麵前,“王爺,武昌危在旦夕。國庫空竭,民饑兵餓,我們懇請王爺能夠借30萬兩銀子充作軍餉。濟民養兵,保衛大明。”
朱華奎昏庸不堪,盡管府中金銀堆成山,但是卻一毛不拔,“要接濟餓兵,孤一概無有!”
原任大學士賀逢聖麵見朱華奎,希望朱華奎能給個麵子。
“麵子是自己掙的,不是別人給的。”一向驕橫慣了的朱華奎看也不看武昌府的諸位官員,叫人搬出洪武年間分封諸子時賜給楚王的一張裹金交椅,說道:“此可佐軍,他無有!”
賀逢聖絕了指望怒道,“馬勒戈壁的,你這不是耍無賴嗎?”罵罵咧咧帶領諸位官員離開去捐錢募兵,無論如何,都要做個忠君愛國的樣子。
大西軍從煤炭洲陸續渡江。
武昌城內官員商議,要撤退長江上的軍隊,堅守城牆。
參將崔文榮建議道:“諸位大人,守城不如守江,守江不如守岸邊。磨盤、煤炭諸洲,淺不過馬腹。如果敵軍從此飛渡,而我們困守孤城,非良策也。”
屁股翹上天的文官集團對這個建議不屑一顧。
1月13日,大西軍全部渡過長江,從三麵包圍了武昌。
武昌的形勢已經到了十分危急的地步,朱華奎這才慌了,命令楚王府長史徐學顏,“你去銀庫取出一萬兩銀子,收募從承天、德安逃竄而來的散兵遊勇,編成楚府新兵。”
徐學顏看著老邁昏庸的楚王,心中一聲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