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我自己的情報係統,這個情報係統,大得超過你的想象。”周垣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在公元1607年,因為科隆一帶發生瘟疫,你不得不離開了三王冕中學,在科隆耶穌會教區推薦下,到羅馬德意誌學院學習。那年你十六歲。”
湯若望機械的點點頭,“是的,將軍,你說得完全正確。”
“亞當神父,你在德意誌學院學習完哲學,古典文學、數理天文學的全部課程,特別在數學和天文學方麵,顯示出他具有很大潛力和才華。”周垣說道。“我之所以聘請您華夏大學的教授,最根本的原因就在這裏。當然了,如果你的老師伽利略能夠來中國,我也是非常歡迎。”
湯若望道,“我聽過伽利略先生的演講。在學院的報告廳裏,我見過經他改良後的望遠鏡。我對伽利略先生非常欽佩。我的很多天文學知識,都是跟他學的。他的成就遠遠超過我。”
周垣在石頭上坐了下來,“亞當神父,我希望你寫信給羅馬學院,邀請那些在數學、天文學、地理學、機械力學、化學等學科上有傑出成就的老師來中國,我可以保證他們在中國境內的人身安全,並給他們提供充足的資金以及傳教的自由。”
“將軍。請問是否可以在華夏大學內部設立神學院?”湯若望不放過任何傳教的機會,“如果你能夠允許,我相信耶穌會和羅馬教廷會支持你的。”
“這沒有什麼不可以的.”周垣笑道,“我一向提倡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如果修道士願意去青藏高原和漠北高原傳教布道,我一樣給予大力的支持。”
“謝謝將軍。”
“亞當神父,我們中國有句話,叫做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所以我建議你,既然在中國傳教,適應中國人的習俗,因地製宜,因時製宜。”周垣說道。“利瑪竇神父就是這樣做的。他那個\"合儒\"的傳教策略,竭力把天主教義與中國的儒家文化相結合。對你來說,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
“將軍,謝謝你中肯的提議。”湯若望說道,“\"南京教案發生後,傳教士們被驅逐。我深感痛心。我會讓我的朋友們入鄉隨俗。我們到了鳳縣後,一直和當地的士紳官員以及平民百姓,都相處的很好。”
周垣道,“亞當神父的《遠鏡說》我看了好幾遍,寫的很不錯。我需要你把在光學和望遠鏡製造技術的成就,無私的傳授給學生,並且盡快的應用到軍事中來。”
“將軍,製造望遠鏡需要玻璃。”湯若望說道,“可是,中國隻有琉璃製造技術。你知道玻璃和琉璃截然不同!”
“玻璃製造技術我來解決。”周垣笑道,“我知道,意大利的玻璃製造技術很發達,為了保證玻璃製造技術不被泄漏出去,意大利所有的製造玻璃的工匠被送到一個與世隔絕的孤島上,集中在一起生產玻璃,他們在一生當中不準離開這座孤島。”
“是的,將軍.”湯若望說道,“技術保密可以給意大利帶來高額的利潤.”
“我現在已經發明了製作大塊玻璃的工藝,不久,我的軍隊也開始生產玻璃。”周垣說道,“同樣,我也會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