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的人才管理
專欄
作者:陳果
基於數據分析的對標、關聯等應用越來越多用在企業人才管理,未來CHRO的工作方式會越來越像采用社交和大數據分析做精準營銷的CMO。
前幾年在某大型跨國公司管理團隊時,我意識到“大數據”在HR管理中的作用。在管理團隊薪酬時,IT係統不僅處理薪酬流程,還提供對標數據支持決策:調薪周期開始時,公司把調薪預算從上到下分解到各級經理,經理會具體分析每個下屬員工應該分配多少預算。一般會考慮:一、員工當期績效表現,二、目前在公司內同類工作崗位中所處薪酬水平?三、與同行和競爭對手的同類崗位相比處於什麼水平?經理根據業務需要確定是否要努力保留一位員工,通過預算分配使員工處於合理的薪酬水平。這個係統不僅提供了公司內按職位角色細分的薪酬分布曲線,同時提供了行業薪酬分布曲線,使管理人員能直觀看到員工調薪前後在公司內及市場上的薪酬“分位值”。
公司如果有規範的職位職務體係基礎容易統計內部薪酬分布,行業的數據一般來自大型HR谘詢公司的薪酬數據庫。做跨公司的職位職務對應匹配卻是件有挑戰性的事情——你怎麼知道A公司的八級軟件工程師相當於B公司的十級谘詢顧問呢?傳統上,我服務的那家公司是定向的對標指定,即人工對應到具體同類型公司的同類型崗位。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時髦的基於文本分析的“大數據分析”能夠解決更廣泛的職位匹配問題,再結合薪酬數據庫,能夠提供更準確做薪酬對標。可以預計,這種對標方法會成為一種更加普及的應用。
HR谘詢公司薪酬數據庫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往往存有爭議,大企業做對標時一般會購買幾家谘詢公司的數據,相互參照使用。然而,現在互聯網上各種“曬工資”網站越來越多,基於互聯網的大數據分析可能顛覆傳統的薪酬數據庫服務,企業能夠更加實時、準確地做職位薪酬對標,提升人才管理水平。
HR部門的價值從後台服務職能,發展到幫助業務部門挖掘、培養、發展人才,成為企業業務的驅動者,人才相關數據的分析為這樣的工作方式轉型提供了可能性。不僅是薪酬數據分析,從下圖所示的HR相關數據可以產生很多分析機會。
例如某些專業崗位招聘如何選擇候選細分人群,需要在用人成本、人才質量、使用風險以及細分人群供應量等不同因素中平衡,可以通過數據挖掘方法,根據不同人才尋源策略確定相應的候選人細分對象;又如雇主品牌建設,通常員工敬業度調研結果中薪酬是一個抱怨因素,可是,實際薪酬水平以及期望薪酬水平與員工的敬業度、員工績效之間有多深的關聯?不同的薪酬或者獎金結構方式會對敬業度產生什麼影響?再例如提高招聘質量,國外某保險公司對數百例初級銷售人員聘用後的實際業績分析發現,應聘人資質與業績相關度較高的因素有:簡曆文本質量(語法準確、表述清楚)、教育經曆完整性、高端產品銷售的經驗、過去類似工作的成功、不確定環境下工作的能力等,並有意思地發現大學檔次、大學成績、推薦人資質等因素與業績相關度不高。除此之外,在員工保留因素、銷售人員績效、出勤率預測、繼任計劃、人才管道計劃、高潛力人才挖掘等人力資源管理領域,數據分析都有廣泛的應用。
HR總監向管理層解釋工作計劃是件比較麻煩的事情,如果他在預算會上拿出一份人員自然減員率分析、招聘預測、人員管道與業務增長相關性、不同績效水平的薪酬增長比率和市場對標水平等數據的分析報告,可以設想這會多麼有說服力。
在移動、社交和互聯的今天,與消費者開展“傾聽、理解、使能”循環,加上精準效果評估,是新一代首席營銷官(CMO)的工作模式。如果把人才和員工看做HR的營銷對象,首席人力資源官(CHRO)的工作方式會越來越像CMO,通過社交媒體的多向信息溝通特點,建立內外部人才協作、目標設定和績效跟蹤、職業生涯管理、人才尋源等,並準確評價HR投入產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