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2)

500年前,托馬斯·莫爾(Thomas More)在其巨著《烏托邦》中寫道:烏托邦人非常驚訝地聞知黃金這種本身並沒有什麼價值的東西,卻到處為人所崇拜。黃金是由人類發掘和製造的,其價值也是由人類設定的,而人類與之相比,為何卻又那麼微不足道呢?

千百年來,黃金推動了社會進步,完善了國際金融體係,也決定了許多權貴、企業、冒險家、平民,甚至一個國家的命運。

雖然在人類曆史的長河中,黃金的角色定位不斷變遷,但黃金對人類的誘惑始終如一。黃金驅使人們冒著巨大危險前來投奔它,不斷激發人性對財富的貪婪;正是由於人類為黃金設定的價值,人類通過獲得黃金來消除經濟動蕩帶來的不安全感,企圖使其財富保持恒久價值。

“啊!耀眼的黃金!”哥倫布在第一次抵達美洲時發出如此興奮的呼喊。往後的歲月裏,世人發現黃金時的激動之情不但沒有減退,反而更加狂熱地追尋黃金。因為,黃金已由神奇和富有宗教意味的品性作為開端,演變成貨幣屬性。英國人、歐洲人和美國人依賴黃金庫存,構建了複雜的金融體係,期望以此免遭政府和暴民的掠奪,從而捍衛他們的財富。

不過,黃金的命運並非永遠高高在上。從1971年理查德·尼克鬆斬斷黃金與貨幣之間的最後一絲聯係,黃金的霸權歲月就此結束。就這樣,偉大的維多利亞時代的金本位製至今沒有完全複原。

值得注意的是,當黃金的光芒在20世紀20年代經濟大蕭條的苟延殘喘中漸漸消逝,從來不乏有人堅信,金本位製度將迎來複興的一天。

被譽為“歐元之父”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曾在20世紀末預言:“黃金在21世紀,將會成為國際貨幣體係中的一部分。”當時看來,這是一個大膽且頗具爭議的論斷。但在今天,人們卻驚奇地發現:越來越多的人反叛了美元,重新選擇黃金。

黃金又迎來了一段嶄新的光輝歲月。縱觀當今金融市場,在全球經濟持續動蕩的情況下,黃金的需求和價格正在持續上漲,國際金價已連續10年保持了上漲勢頭,截至2011年8月7日,國際金價已經突破每盎司1700美元——這是黃金前所未有的曆史高價。

對黃金價格的想象沒有極限。2011年8月3日,德意誌銀行發表大宗商品研究報告稱,黃金在突破2000美元之前不能被視為過度上漲。該行認為,黃金刷新曆史高點有兩個原因,一是市場注意力從美國債務上限轉向歐債危機的擴散,二是各國央行的外儲多元化仍在繼續。此前7月18日,渣打銀行金屬和礦物部門主管Yan Chen表示,“我們預計黃金價格至2014年將增至約2000美元/盎司,至2020年有可能激增至5000美元/盎司”,因中國和印度收入增加。

黃金與宏觀經濟強弱有著明顯的相關關係。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黃金出現兩輪明顯的上漲周期,一次是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初,另一次是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後,2008年11月黃金為每盎司680美元,到2011年7月19日躥升到1600美元以上。此前,黃金一直處於略有上漲的相對平穩階段,從2000年的11月上升到8年後的680美元,年均增長率為13%,而在近兩年半的時間裏,金價年均增長40%以上。再倒推10年,當經濟增長強勁時,黃金卻長期徘徊於穀底無法自拔。

20世紀70年代黃金價格之所以大幅上升,原因非常明確,經濟衰退、貨幣寬鬆、負債率上升。經曆兩次石油危機,美、日等國陷入焦頭爛額的經濟滯脹狀態,火上澆油的是,美國退出布雷頓森林體係,紙幣脫離了黃金的束縛,貶值無極限。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債務以驚人的速度累積,從1970年的4000億美元,經過9年時間翻了一番後,接近1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