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有方圓,做事有尺度
人生
作者:孫秀斌
有著學界楷模,一代宗師之美譽的國學大師南懷瑾,是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他自小接受中國私塾傳統教育,少年時期就已讀遍了諸子百家的各種經典著作。他精研儒、釋、道,將中國文化各種思想融會貫通。它不僅是國學大師、詩人,還是中國文化的積極傳播者。他一生行跡奇特,常情莫測,令人猶不盡識其詳者。在為人處世方麵,他更是將老子、莊子、孔子的智慧集於一身,儼然一個布道者,在人事紛繁、充滿矛盾的社會生活中,為我們詳解其“道”。讓我們不妨跟隨大師的行蹤,去看看他在漫漫人生裏的點點滴滴。
做人有方圓,做事有尺度,這是南懷瑾的處世技巧。在台灣時,蔣家父子當權,他本有機會踏進仕途,但他不動心,遠離政治是他的一貫標準,這是他的“方”。但另一方麵他並不拒絕與台灣高層人士來往。一天,他在給他創辦的協會一個“特別班”上課,一看台下坐著全是國民黨的少將中將,這可都是黨國重臣,握有實權的人物。雖然南懷瑾遠離政治,不想和蔣家父子過於親近,但他並不反對和政要來往,隻要來聽他的課,來者不拒,這是他的“圓”。正是這“方圓有度”的處世大智慧,使得他的人生左右逢源,路途坦蕩。
南懷瑾初到台灣時,日子過得相當艱苦。不過,他仍然不忘助人。一次,在得知鄰居家揭不開鍋時,他悄悄地將自己家的米送到鄰居家門口。那時,整個台灣經濟並不發達,但隻要有人求助,他總是慷慨解囊,即使後來他成名後,依然保持這種救人於急難的作風。發達後,1997年他又造福鄉親,投資數億元修建金溫鐵路,為當地的經濟騰飛,插上翅膀。正是這種樂善好施,使得他能鶴發童顏,健康高壽,因為有科學研究,樂於做好事的人通常心地善良,心中常有愉悅感,而這種良好的心態,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經細胞的興奮度調到最佳狀態,從而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這是南懷瑾為人處世的一貫準則。他在兒時遭遇了一件奇特的險事,讓他刻骨銘心,他把這件事與福報聯係在一起思考,融入了他的人生哲學。南懷瑾的父親是個有經商頭腦的人,有著溫州人善於經營的智慧和膽識,因而他的家境相當殷實。有一年他奶奶六十大壽,家裏大操大辦,從過年一直熱鬧到了正月十五。南懷瑾急著要上學,不等開學就走了。就在他走後,家裏出了大事,由於過度張揚,招來窮凶極惡的海盜,把家裏洗劫一空。幸虧父親逃離迅速,母親化妝成傭人才逃過殺身之禍。這件事對南懷瑾的影響是巨大的,如果不是大操大辦奶奶的六十大壽,哪會招來海盜啊。因而南懷瑾總是低調處世,因為低調才能隱藏鋒芒,不容易樹敵,保護自己不受損害,從而有利於聰明才智的發揮。
縱觀南懷瑾的傳奇人生,他所取得的巨大財富和蓋世之譽,無不和他的淵博學識,處世智慧息息相關。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喧囂紅塵,熙熙攘攘,每個人生活在塵世中,都免不了和人與事打交道,少不了煩惱和困擾,怎樣化解矛盾,立足於世,南懷瑾的為人與處世,值得我們借鑒,深思。
摘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