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爾王莊水庫與於橋水庫水資源一體化管理的必要性(1 / 2)

淺談爾王莊水庫與於橋水庫水資源一體化管理的必要性

理論廣角

作者:陳天然 關曉濤

[摘要]進入21世紀,科學發展觀要求水利工作者從戰略的高度來審視水資源的管理問題,以此建立一套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適合不斷變化的水體狀況的科學管理模式成為當下必要的選擇。天津市引灤工程管理單位在實踐中也迫切渴望這樣一套科學管理水資源的模式,通過調查和研究,一致認為水資源一體化管理是當前管理爾王莊水庫與於橋水庫水資源的最好選擇。

[關鍵字]水庫 水資源 一體化 必要性

中圖分類號:TV21 文獻標識碼:B

一、兩座水庫工程概況

爾王莊水庫和於橋水庫是引灤蓄水的基地,也是天津唯一的水源地。

其中,爾王莊水庫也是天津市引灤輸水的一座調節水庫,始建於1982年8月,1983年7月竣工並投入使用。該水庫占地13.03km2,圍堤長14.3km,為均勻式碾壓土堤,設計庫容為4530萬m3。正常高水位5.5m,死水位2m。建築級別三級,抗震級別7級,下遊影響耕地13.03km2,投資5873.2萬元。水庫樞紐工程包括圍堤、1號泄水閘、2號泄水閘。

於橋水庫位於天津市薊縣城東,是國家重點大型水庫之一,是天津市唯一的水源地,兼顧防洪調蓄、引灤儲水等功能。水庫壩址建於薊運河左支流州河出口處,控製流域麵積2060km2。該庫始建於1959年,總庫容15.59億m3,正常蓄水位21.16m(大沽,下同),汛限水位19.87m,死水位15m。水庫大壩為一級建築物,按千年一遇洪水設計,設計洪水位25.62m,洪峰流量8327m3/秒,校核洪水位27.72m,洪峰流量17960m3/秒。水庫樞紐工程有攔河壩、放水洞、溢洪道、水電站。攔河壩為均質土壩,全長2222m,最大壩高24m,壩頂高程28.72m。放水洞(兼發電洞)洞徑5m,壩後電站設貫流式機組四台,總裝機5000千瓦。溢洪道為開敞式堰閘,八孔閘門,淨寬80m,最大泄洪能力4138 m3/s。水庫下遊直接影響範圍有薊縣、寶坻、寧河、玉田、漢沽等各縣(區)的低窪地區近百萬人口,300餘萬畝耕地。

目前兩座水庫均屬於引灤入津輸水工程的調蓄水庫,於橋水庫除擔負為引灤輸水調蓄外,還肩負防洪、灌溉、發電、漁業養殖等責任。天津市水務局在引灤入津工程竣工後專門下設兩個處級單位——天津市引灤工程於橋水庫管理處、天津市引灤入津工程爾王莊管理處。兩個單位具體負責兩座水庫的工程日常管理、水質管理及輸水調度。經過30年的工程管理,兩個單位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實現了引灤輸水30年無重大安全事故的優秀表現。

二、目前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引灤工程管理單位隻負責管理水庫水體水質監測及工程的安全,而水庫水質汙染由當地環保部門負責管理,水庫水產由當地水產局管理,水庫周邊旅遊船隻及周邊飯店由當地市容部門管理,水庫采砂由當地公安部門管理。由於兩座水庫尤其是於橋水庫水資源的分級、分部門的管理,人為造成水資源管理在不同部門和機構之間的分割,導致了權屬管理部門之間與開發利用部門之間的相互矛盾,水汙染的防治與水資源的保護等管理體製很不協調,尤其是對水質安全的保護沒有明確規定責任部門和個人。這種“分而治之”的管理模式日益暴露出其弊端,已經導致目前水庫管理存在嚴重工程隱患,水汙染加劇等現象,各種矛盾日益突出,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

三、工程管理與水資源管理一體化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加強水庫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急需理順管理機構和體製。水資源管理實際上就是做好防洪、保證水資源供需平衡、保護水生態環境三方麵工作。水資源不僅具有自然屬性和生態屬性,還具有社會屬性和經濟屬性。在行政區範圍內,處理好水資源的社會和經濟屬性與城市發展的關係,對城市功能的整體開發更為重要。從防洪、水資源供需和水生態環境的相互關係看,三者均具有按流域統一管理的客觀需求,由此構成了對三者實行統一管理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