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捆綁式銷售(1 / 2)

“免費”是軟件廠商在“起飛”階段中用得最多的廣告詞,微軟卻能把其提升到“贈送”的高度,市場經濟崇尚自由競爭,而競爭最本質的特征就是排他性。為了獲得市場優勢,競爭者之間不惜采用各種策略,最常見的便是打價格戰。然而微軟卻氣度不凡,推出免費贈送。

為了給競爭對手以致命打擊,微軟憑借其無可比擬的經濟實力和獨霸天下的操作係統,不斷使出免費贈送的高招。1978年,為了對付微處理公司推出的文字處理軟件“詞星”,比爾·蓋茨首先是在大型展會上演示“Microsoft Word”;同時,贈送演示版Word,大約一周的時間贈送45萬套,接著又與《個人計算機世界》雜誌合作,隨雜誌贈送,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贈送35萬套,最終擊敗了“詞星”。

這個捆綁式銷售手段在微軟公司的銷售曆史上被不斷使用,IE瀏覽器與Windows的捆綁更成為一個終結時代的神話。它在短時間內便從網景公司手中奪過了很大一部分市場份額。

1995年,網景的瀏覽器“航海者”比微軟早一大步搶占了市場。為迅速擴大用戶基礎,建立“起飛跑道”,網景一方麵在零售店裏以49美元出售帶有印刷品資料的“航海者”軟件,另一方麵在因特網上免費發放這種軟件,開創了“零”價格營銷戰略。

而微軟則從Spyglass公司獲得Mosaic的源代碼,快速地將IE瀏覽器投放市場。由於準備不充分,IE瀏覽器在開始投放市場階段被人笑話,直到1996年IE 3.0的推出,質疑聲才消失。那時候,許多公司和個人已經安裝了網景的“航海者”。但由於兩家公司的瀏覽器兼容,且易學易用,因而瀏覽器市場還沒有牢固地鎖定,雙方開始了一場持續的競爭。為了與網景搶奪瀏覽器的用戶基礎,微軟比網景走得更遠,采取了全方位的“贈送”競爭策略,不僅在網上贈送IE瀏覽器,而且,把IE瀏覽器贈送放置在其Windows桌麵上供用戶使用,並公開宣稱IE瀏覽器“現在和將來”都是贈送品。即使這樣微軟也沒有就此打住,而是進一步采用“讓利”的方法與美國在線、Com-puserve、Prodigy、AT&T World net、Netcom和MCI等網絡服務商公司簽訂合同,使IE瀏覽器成為這些ISP的“首選瀏覽器”,又向原始設備製造商付錢,將IE瀏覽器設為“默認”瀏覽器。由於微軟實施超“零”贈送的價格營銷戰略,並且,許多消費者在選擇瀏覽器時傾向於聽從網絡服務商公司的建議,加上捆綁銷售,對市場份額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影響,使IE瀏覽器用戶一路飆升,1997年,微軟占有30%的市場份額,1998年達到36%,而市場盟主網景的市場份額則從80%下降到62%。由此可見“贈送”花招的威力。

捆綁是軟件產品供給競爭中常用的營銷手段。從傳統的價格理論來看,捆綁策略是一種提高廠商利潤的定價方法,其經濟學原理是通過捆綁銷售,克服商品偏好的過度分散和使用差別定價的高交易成本。對軟件產品廠商而言,捆綁策略不僅是定價策略,而且是競爭策略,即捆綁的目的不像傳統物質產品,隻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銷售收入,而更主要的是為了搶奪更多“地盤”。

到目前為止,微軟公司經營Office辦公軟件已經有很長的時間了。Office辦公軟件的年銷售額約為90億美元,營業利潤超過了40億美元,它成了公司最大的一棵搖錢樹。

2003年3月3日,微軟宣布與馬來西亞政府達成協議,將向馬來西亞的低價PC提供捆綁的Windows XP家庭版及Microsoft Works套裝軟件。6月,微軟以同樣的方式向泰國政府提供捆綁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