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並購完成後的交接過渡管理(2)(1 / 3)

6.文化整合

企業並購不僅是經濟活動,也是文化行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的無形製度,對企業影響至深,具有導向功能、凝聚功能、協調功能、激勵和約束功能。企業在並購活動中絕對不能忽視文化整合問題。

1998年,戴姆勒-奔馳公司總裁於爾根·施倫佩和克萊斯勒首席執行官羅伯特·伊同在倫敦宣布兩家汽車生產商合並,組建了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公司,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生產商、世界第五大汽車公司。但是德國企業和美國企業的文化衝突很大,一直沒有得到有效協調,美國人堅持廉價和實用,德國人堅持質量第一,結果影響了企業的生產效率。2007年,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以74億美元的價格,將旗下克萊斯勒公司出售給美國瑟伯勒斯資本管理公司,兩家公司正式分手。

四、企業成功整合的三大關鍵點

1.要有完備的整合計劃

很多並購的失敗都敗在了整合上,整合的失敗很多又因為在並購交易之前並沒有詳盡的整合計劃,以至於並購整合全無章法。“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並購整合一定要有前瞻性。

德魯克在《管理的前瞻》中對企業並購做過如下的描述,很有借鑒意義,“收購企業隻有徹底考慮了它能夠為目標企業做出什麼貢獻,而不是目標企業為收購企業做出什麼貢獻時,並購才會成功。收購企業的貢獻是多種多樣的,包括管理、技術或者銷售能力,而不僅僅是資金。企業要想通過並購來成功地開展多種經營,需要有一個團結的核心,共同的語言,從而將它們結合為一個整體,即收購企業與目標企業之間應該有共同的文化,或者至少在文化上有一定的聯係。並購必須是雙方合意的,收購企業要尊重目標企業的產品、市場和消費者,即采取友好或者善意並購的方式。收購企業必須能夠向目標企業提供高層管理人員,幫助被並購企業改善管理,因此,收購企業在管理上一般要優先於目標企業;在並購的第一年,要讓雙方企業中的大批管理人員破格得到提升,使得雙方企業的管理人員相信,並購為他們提供了個人的發展機會。”

聯想創始人柳傳誌認為,搞活企業需要搭班子、定戰略、帶隊伍。並購整合也需要先搭建一個整合的領導班子,構建整合的組織結構和關鍵人員的安置,構建企業的治理結構,確定企業3~5年的發展戰略,理順與上下遊之間的關係,實現並購後企業的良性發展。並購整合宜先鬆後緊,一開始隻要把握好關鍵職位,大方向把握好即可,注意多接觸目標企業的員工,多了解和掌握目標企業情況。隨著整合的深入,越到後麵,越要嚴格,越要注意細節。

整合是需要投入資源的,投入不一定有產出,但不投入是絕對沒有產出的。收購企業要有對目標企業投入資源進行輔導和培養的計劃,怎樣向目標企業投入資源?直接出錢、轉讓技術、共享營銷渠道還是投入人力?投入多少?什麼時候投入?一次性投入還是分階段投入?預期達到什麼樣的階段效果和總體效果?對於這些問題,收購企業應當在整合計劃中予以關注。

2.要注意留住人才

電影《天下無賊》裏有句台詞說,“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企業的價值在於其持續經營和成長性,通過持續經營和不斷成長,為投資者帶來源源不斷的投資回報。如果收購企業買到了目標企業,但是目標企業的員工都跑了,收購企業對著空蕩蕩的建築物和靜悄悄的機器設備,還有什麼意義?收購企業一定要留住目標企業關鍵崗位的關鍵人才,人才是最寶貴的財富。

變化會讓人產生不安和焦慮,如果我是目標企業的員工,我為之工作和奉獻了多年的企業突然被並購了,也會想,是不是我們的企業不好?這種失落感肯定是有的,特別是被一家過去不如自己的企業並購,失落感會更加強烈。失落之後還會感到不安,會考慮,我還能在這裏繼續工作嗎?我會被辭退嗎?我需要辭職嗎?我的未來會怎麼樣?如果員工都在焦慮和不安,那麼如何正常進行生產和經營?

在薪水差別大的時候,人們會趨向於薪水較高的企業,但是在薪水差不多的時候,人們會趨向更有歸屬感的地方。企業要想留住人才,要從兩方麵下手:待遇和希望。待遇除了薪水,還要注意工作條件。所謂希望,就是要給員工一種心理預期,在這樣的企業工作下去,會有很好的前途,會得到很好的提升和發展,讓員工覺得在做的工作是“可持續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是指員工的待遇和職位都會不斷提高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