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吃貨的理論(2 / 2)

張毅問道:“香橙,你認識這家的老板麼?”

沈香橙伴著油辣的肥腸豆花泡了幾口飯,“認識啊,怎麼不認識。他家二叔的小舅子就是我們隔別王阿姨的侄兒。”

“小城市人際關係不複雜,隨便在路上遇見一個人捋一捋關係就一定認識。”

老板二叔的小舅子就是沈香橙隔別王阿姨的侄兒,張毅覺得自己的大腦有些轉動不過來,這算是哪門子親戚。

不過隻要沈香橙說認識,那就認識了。

張毅把自己的想法給沈香橙說:“你說,要是我邀請這家肥腸豆花的老板去城裏開店會怎麼樣?”

沈香橙夾了一口豆腐給張毅說道:“不怎麼樣,背井離鄉的事兒他才不願意做呢,這美食啊,講究的是意境,就是說你一定要有好的心情才會做出好吃的東西,要是把這個東西全部商業化搬到台麵上去,完全為了利益而做出的,失去了那份最純粹的心意,是做不出好吃的。”

沈香橙補充道:“這也是大城市裏麵很多餐飲做不走的原因。”

沈香橙對於美食的理論一套一套的,雖言語樸實卻獨有見解。

張毅十分讚同這種說法,像這家肥腸豆花,老板至少在崇安區做了好幾十年吧,家人在這裏,街坊領居在這裏,熟悉的食客也在這裏。

他早就把美食和生活融合在了一起,所以才會越做越精純,生意越來越好。

要是突然讓他去大城市裏發展,離開了這個熟悉的鄉土,他本人願不願意先不說,大城市裏的水,大城市裏麵的肥腸和豆腐一定不會有小餐館裏麵的味道了。

即便那裏的環境比這裏好,衛生比這裏幹淨,可是你卻永遠不會吃到美食裏麵最主要的東西——廚師的意境。

“怎麼啦,你開了奶茶店又想開餐館?”

張毅點頭答道:“是有這個想法, 畢竟巨大的消費潛力在那裏,知道你找準了路子,就一定會成功的。”

沈香橙若有所思,“你這麼說我到時想起了,這家店的老板有個徒弟,就是他的侄兒叫做康大力。

康大力是我家鄰居王大娘侄兒的表兄,我們從小玩兒到大。他跟著師父學肥腸豆花和家常小菜有好幾年了。

這小子不怎麼安生,一直想到Z市去做生意,開餐館,你倒是可以和他聊聊。”

張毅有些懷疑:“徒弟?那他的水平怎麼樣,要是味道不好,放在Z市也會血本無歸啊。”

沈香橙戳了戳豆花,“放心吧,他做的東西我也吃過,味道雖然不如他師父的地道,但是他對食物也有自己的見解。他那個水平應付大城市天天吃快餐盒飯的胃足夠了!”

看出了張毅的心思,沈香橙說道:“快吃吧,吃完我叫他上來,你們好好聊聊,要是成了記得給我中介費哦!”

張毅大喜過望,“給你什麼中介費啊,要是這個生意做成了,我讓你入股做老板!”

沈香橙嘟了嘟嘴巴:“做老板?做老板還是做你的老板娘?”